新浪江苏 资讯

无锡卫生健康系统新增妙手仁术3例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电子软镜精压助患者挺直腰杆、“听骨桥”为患儿重建听力、多学科联手精准重建血管通路 ……

无锡市属公立医院以更先进的诊疗技术,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点燃希望之光,为生命筑起健康屏障。

“软硬兼施”助力腰椎患者焕发新生

日前,62岁的胡阿姨(化名)因腰椎双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导致腰痛、腿麻、行走困难,连系鞋带都要靠家人帮忙,夜里更是疼得辗转反侧。她慕名来到无锡市中医医院,向脊柱科张亚峰副院长团队求助。

经影像学评估诊断,胡阿姨L4、L5椎体双节段滑脱,椎管狭窄伴神经压迫。面对多节段滑脱和椎管狭窄的复杂腰椎病变,张亚峰团队决定“软硬兼施”,采取LUSE技术下经通道内软镜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

LUSE,也就是微创脊柱电子软镜技术,它通过结合柔性电子软镜与刚性显微器械的“双通道作业”,手术创伤极小,也无需放置引流管。手术单个切口仅2.5cm,经肌间隙入路,神经减压彻底,滑脱节段精准复位,手术后也无需放置引流管。

胡阿姨术后第1天便能下地,她笑着说:“我这腰,终于又能挺起来了!”术后第3天,她可以独立行走,复查影像显示滑脱复位良好,神经压迫完全解除。

术后,张院长带领团队进行查房时,胡阿姨笑着迎上来,感激地握住医生的手说:“真没想到这么快就恢复,非常感谢张院长团队让我重新挺直了腰杆!”患者的感激和认可,对医生团队来说比任何奖状都更有分量。

小耳道里大作为

外耳道胆脂瘤患儿重建听力

不久前,峰峰(化名)的右耳出现反复出血,伴有明显的听力下降,焦急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无锡市儿童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经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庄强尔诊断,峰峰患有“右外耳道胆脂瘤”,这个隐藏在耳道深处的“破坏王”已悄然侵蚀至中耳腔,严重破坏了听小骨链结构,导致传导性听力损失。如不及时手术,听力损失可能进一步加重,甚至影响言语识别率。经与家长充分沟通,庄强尔、陆金山根据峰峰的病情,决定采用全麻下“耳内镜下右侧听骨链重建术+右外耳道胆脂瘤切除术+鼓室成形术”方案,以减少创伤。

手术当天,陆金山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借助纤细的耳内镜,以自然耳道为“入口”,避开了复杂的耳周解剖结构,在高清视野下定位并清除了侵犯中耳腔的胆脂瘤组织。随后,他取出已被胆脂瘤破坏的患儿自身听小骨,植入高精度人工听骨,为声音从鼓膜向内耳传递重新搭起“关键桥梁”。最后,陆金山取用患儿自身耳屏软骨,修补鼓膜穿孔,恢复了中耳腔的密闭环境,为保障听力长期稳定筑牢“保护屏障”。

术后恢复阶段,峰峰仅出现轻微疼痛,未发生面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料下,峰峰的术后听力测试显示,传导性听力损失情况有所改善,并于日前顺利出院。

家长感激地说道:“感谢耳鼻咽喉科庄主任和陆主任为孩子做手术!现在他的听力逐步恢复,我们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陆金山叮嘱家长,要定期带孩子随访复查,监测听力恢复情况。

勇闯高龄“手术禁区”

精准重建血管通路

日前,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介入血管科收治了一位病人,74岁的蒋阿姨(化名)被确诊为腹主动脉、右侧髂总动脉、右髂外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为腹主动脉夹层Debakey III型、Stanford B型。这一疾病进展迅猛,夹层动脉瘤一旦破裂,将引发致命性大出血,短时间内会危及生命,必须尽快干预。

然而,蒋阿姨病变范围恰好涉及重要动脉分支,属于血管外科传统认知中的“手术禁区”。若采用传统开放手术,需进行大切口操作,不仅创伤大、出血量多,还需长时间阻断血管。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术后感染、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风险过高,远超患者耐受程度。

介入血管科主任邓俊第一时间牵头启动全院多学科会诊(MDT),组织普外科、肝科、肾内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麻醉科、影像科、药剂科等科室专家共同研判。专家团队围绕影像学资料、基础疾病状况及手术风险展开多轮缜密讨论,最终达成共识:使用“分支支架开窗术”这一前沿微创技术,可在最小创伤前提下精准处理复杂分支病变。介入血管科充分准备,完善手术细节,制定了个性化操作预案。

手术在高清DSA设备实时引导下精准推进,医护团队通过患者腹股沟处2mm的微小穿刺口,将预开窗的腹主动脉主体支架精准输送至病变核心部位并释放,随后通过支架预设的“窗口”,将分支支架逐一植入右侧髂总动脉、右髂外动脉,整个过程既实现了夹层动脉瘤的完全隔绝,又完整保留了分支血管的正常血供,避免了器官缺血风险。术后即刻造影显示血管重建效果完全达到预期。

术中患者全程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2天即可下床自主活动,术后第3天蒋阿姨已经顺利出院。

(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综合)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