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新”声|青春遇上急救,白衣炼就铠甲!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作为一名急救新人,独立上岗仅两月,成功为生命按下一次重启键。当青春遇上急救,白衣如何炼就铠甲? 请一起倾听, 新锐急救力量的成长感悟

无锡市急救中心金城分站
急救医生 钟俊
2025年6月独立上岗
第一次独立出车的洗礼

第一次独自拎起急救箱奔向现场时,手心的汗水与急促的心跳至今记忆犹新:
在赶往一位血氧急剧下降(指脉氧约60%)、意识不清伴点头样呼吸的护理院患者的救治任务途中,遭遇暴雨与早高峰双重阻碍。急救车组克服路况困难及时抵达时,患者已呼吸停止,监护提示无脉电活动,护理院正进行心肺复苏及药物抢救。
我立刻判定需要实施气管插管,但内心既紧张又自我怀疑:喉镜角度会不会不对?万一声门暴露失败不能一次成功怎么办?不知不觉间,作为医生的本能反应和久经训练的肌肉记忆支撑着我开始了一系列的操作:清除口腔分泌物,喉镜进入顺利!会厌抬起来了!声带看到了!气管导管跟进,手不能抖,导管尖端准确越过声门,拔出管芯确认导管深度,固定稳妥!双肺听诊对称,接呼吸机,管壁有“白雾样”变化,插管成功了!经过救治,患者成功恢复窦性心律,指脉氧回升。
整个抢救过程中,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快而准,稳不乱”!当患者安全转至医院,家属含泪致谢的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独立上岗的意义:这不仅是技术的成熟,更是心理的淬炼。
角色的转换

当我以急救医生的身份正式加入120急救队伍时,使命感油然而生。首次独自登上救护车,兴奋与责任感交织。从依赖带教老师指导到独立面对每一个判断与操作,角色的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量。作为生命的“第一道防线”和急诊最前沿,独立上岗意味着更大的担当。
院前急救环境多变、设备有限、病情瞬息万变。我们的战场可能在马路、工地或深夜的居民楼,每次警笛鸣响都是一场生命的竞速。面对复杂情况,需凭借扎实的查体技能、清晰的临床思维和丰富的救治经验迅速判断。从接警到抵达现场,从现场救治到送达医院,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在嘈杂现场,快速识别心梗、脑卒中等危重症并有效沟通家属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对医术的检验,更是对决断力与沟通能力的考验。
成功不是终点,是起点

独立上岗2个月,我成功实现了一例心肺复苏救治成功!
一位近九旬老人进食呛咳窒息,赶到时家属已慌乱无措,老人面色青紫,生命体征微弱。我们立刻上前,气管插管、负压吸引……当食物残渣被吸出,车组团队立即持续胸外按压,连接呼吸机支持。那一刻,所有的培训演练都化为肌肉记忆:01、02、03、04……终于,监护仪显示患者恢复了自主循环!护送入院时,手心还是汗,但充满力量——每一次拼尽全力的按压,都是在为生命争取重燃的可能。
这一次的心肺复苏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将以更严谨的态度投入每一次出诊——快速判断、精准施治、沉着应对,我将用专业能力为患者赢得每一秒生机,以不变的初心和专业温度,守护每一份生命的希望。


每一位急救人
都经历过这样的洗礼
在一次次出诊中淬炼成长
而今
每当警笛响起
他们便化身生命的守护者
无论风雨昼夜
无论环境艰险
始终以专业为盾
以速度为刃
在生死边缘
筑起最坚固的生命防线
托起千万家庭的希望之光
(无锡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