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无锡卫生健康系统新增妙手仁术5例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8毫米隐匿结节现被精准“排雷”

330斤肥胖患者成功“拆弹”

科学减重新利器帮助体重管理

脊柱侧弯多年终“挺直腰杆”

斯里兰卡妈妈在锡“圆梦”

……

仁心仁术,精益求精

无锡市属医疗机构

以更精准的诊疗技术、

更微创的手术方式、

更温暖的人文关怀

为锡城百姓筑起生命健康的坚实防线

“消失的结节”竟是隐形杀手

胸外科专家擒住癌变“真凶”

70岁的杨阿姨体检发现右下肺8mm空泡状磨玻璃结节约2年,坚持定期复查,前段时间检查被告知“两肺微小结节均小于5mm”。细心的家属不放心,带着影像资料来到无锡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朱幸沨主任医师门诊。

朱主任对比发现右下肺结节不仅未消失,反而呈现实性改变,且紧贴下肺静脉,由于小片状的实性阴影与下肺静脉连在了一起,导致胸部CT难以找到小结节。增强CT证实了结节直径增至11mm,密度显著增高。

朱幸沨团队反复推敲治疗方案:增强CT显示小结节强化并不明显,不完全排除良性可能。但2年不到的时间,小结节由磨玻璃结节进展成了实性结节,且紧贴下肺静脉,位置和长势风险太高。万一病情进展,肿瘤侵犯纵隔或者转移,就会失去手术根治的机会。患者和家属最终决定选择手术。

面对紧邻大血管的高危结节,朱幸沨主任医师团队采用单孔胸腔镜技术,通过仅3cm的微创切口,在放大视野下精细解剖肺门结构,以娴熟的手术技术完整切除右下肺叶并清扫淋巴结。

手术历时40分钟,术中出血不足20ml,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腺癌(pT1bN0M0),实现了肿瘤根治。

术后,家属特别致谢:“朱主任拿着片子一点一点给我们画图解释,说这个位置危险,再拖下去可能耽误治疗。刀口藏在胳肢窝边上,几乎看不出来,这样的技术,我们打心眼里感激!”

330斤小伙左肾巨大占位

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成功“拆弹”

26岁的孔先生体重达330斤(BMI>50),合并高血压、脂肪肝等多种代谢性疾病。2022年底因血尿就诊,检查发现左肾10cm巨大占位,高度怀疑恶性肿瘤。由于患者极度肥胖(腹壁脂肪厚达8cm)、肿瘤体积大且位置深,传统腹腔镜手术视野暴露困难,多家医院评估后认为需行开放手术,预计需20-30cm切口,稍有不慎就可能需切除整个左肾。辗转多家医院后,患者慕名来到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冯宁翰教授团队接诊后,组织多学科会诊,认为该手术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患者超重导致手术空间受限;二是肿瘤巨大(占据左肾2/3);三是肿瘤与周围脏器关系密切,分离难度大、出血风险高。团队最终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手术。

术中,麻醉团队采用“肺保护通气策略”,冯宁翰教授操作机器人系统,利用其540度旋转机械臂和10倍3D高清视野,避开肠管、胰腺等重要器官,在脂肪组织中精准分离肾动静脉、输尿管及周围粘连组织,完整切除肿瘤及患肾。手术仅通过4个不足1cm的小孔完成,历时2小时,出血量不足50ml。术后病理确诊为肾恶性肿瘤,切缘阴性。

该案例突破了肥胖患者微创手术的技术瓶颈,展现了机器人手术在复杂泌尿肿瘤中的优势。医院将继续探索“精准化、个体化”治疗模式,让更多疑难患者受益于科技创新与多学科协作。

科学减重新利器!

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成功实施

日前,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团队成功实施了首例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标志着医院在肥胖症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微创治疗领域实现了新的技术突破。

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BMI=33,合并有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此前反复多次尝试传统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遂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减重多学科MDT门诊进一步咨询。经过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及麻醉科多学科联合会诊,在充分评估研判以及与本人沟通后,决定为其进行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

内镜下胃转流支架置入术主要是在不改变胃肠道解剖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胃镜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置入一个长达60cm的覆膜支架,隔绝食物和消化液在这段小肠的接触,从而减少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重塑”肠道生态,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帮助肥胖患者实现减重降糖的目标。

与传统缩胃或肠道转流等减重手术相比,胃转流支架无需切除器官,兼具微创、可逆和安全等优点,搭配科学的生活管理,可在3-6个月内达到轻松减重目的,为药物疗效不佳、无法接受外科手术或需术前减重的患者提供了全新选择。

在麻醉专家护航下,消化内镜中心林周、乔峤与团队成功将支架通过胃镜送达十二指肠球部并释放固定,全过程仅历时30分钟。术后患者无明显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腹部检查显示支架释放良好,膜管展开通畅,手术顺利完成。消化内镜中心团队及减重MDT团队将会持续跟进患者的术后情况,并为其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管理。

无微不“治” ,“镜”无止境

成功破解脊柱侧凸症治疗难题

患者杭女士(化名)长期受腰腿痛困扰20余年,这几年症状加重,活动后即出现下肢放射痛。多家医院建议行长节段减压融合手术,但传统手术创伤大、风险高。

杭女士想通过微创的脊柱手术来改善病情,慕名来到无锡市中医医院脊柱科主任张亚峰处求诊。张亚峰主任团队了解情况后,确定患者是由于脊柱侧弯、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引起的腰腿痛,如何用“小手术”解决“大问题”?团队进行了仔细全面的病情分析和术式讨论,最后决定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猫眼侧方融合技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 CLIF)”。

针对患者高龄、多节段病变等复杂情况,张亚峰团队创新性采用腹腔镜辅助,通过每个节段2-3cm微创切口,在影像导航下精准完成椎间融合,既完成了椎间盘的摘除、椎管的减压,又实现了脊柱侧弯的矫正。该术式有效规避大范围肌肉和软组织剥离,将手术时间缩短50%以上,术中出血量控制在50ml以内。术中腹腔镜的辅助使微创的术野更加清晰,有效避免了腰椎侧方重要组织损伤。

在术后管理方面,脊柱科医护团队实施具有中医院骨伤科特色的中医药“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通过中医定向透药治疗、穴位贴敷镇痛、康复医师指导的床旁训练等手段将患者住院周期缩短至4天,医疗费用降低约30%。

术后第二天杭女士便能下地行走,她笑着说:“腰杆挺直了,腿也不痛了,以后就可以自由地出去活动了。”

从肌瘤危机到母婴平安

一位斯里兰妈妈的无锡生育记

36岁的斯里兰卡产妇Sharadi(化名)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顺利诞下女儿,并同期完成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这对在锡工作5年的夫妇,通过医院的全程护航实现了生育梦想。

Sharadi孕前检查时发现自己患有子宫肌瘤,但大龄夫妇二人坚持先完成生育计划。Sharadi孕20周时出现肌瘤变性腹痛,孕33周又发生早产征兆,经医护团队及时干预都化险为夷。孕39周时,产科十病区陈钰主任团队经多学科评估,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尽管环境陌生、语言不通,但陈钰用流畅的英文安慰了这对夫妻,并深入、细致地介绍了手术的流程,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在剖宫产同时成功切除9cm巨大肌瘤,采用“棒球缝合法”精准止血。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在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新生儿科等多科室团队通力协作下,Sharadi剖宫产娩出了一名女婴。

术后,医院母婴康养中心的特色服务解决了新手父母无人协助的困境。Sharadi入住寓意吉祥的“厚福”房间,在接受专业产后康复指导的同时,逐步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从产检到分娩,再到产后康复,这里的全方位照护让我们倍感安心。”Sharadi夫妇用流利中文表达感激。

(无锡市卫生健康委宣传处综合)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