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无锡惠山支行深耕科技金融沃土 精准赋能新质生产力
商讯
关注2025年以来,工行无锡惠山支行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服务科技型企业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紧密围绕区域产业布局,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模式,在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力度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5年10月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0%,增长势头强劲。
聚焦产业载体与集群,绘制精准服务“导航图”。该行坚持“项目引领、集群赋能”的思路,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一方面,锚定核心科创载体,以区域内国家级开发区、重大科创平台为服务主阵地,主动对接产业园等关键载体的建设与升级需求。通过精准化、前置化的服务介入,成功为某“生物(医药)谷”载体建设项目获批12亿元专项贷款,有力支持了其基础设施完善与产业孵化能力提升;同时,为高端制造产业园项目提供覆盖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的全流程信贷支持,助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成型。另一方面,深耕园区延伸服务,以重大载体为支点,辐射其内部孵化和入驻的科技型企业,确保金融活水从“筑巢”到“引凤”全过程畅通无阻,形成了“服务一个载体、带动一个集群”的协同局面。
构建联动协同机制,打通内外资源“中梗阻”。对外,该行主动搭建银政企合作桥梁,与惠山区政府平台、科技局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的项目信息共享与协同机制。在载体类项目的合规手续办理、需求对接等环节实现高效联动,并通过持续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等活动,提前锁定和对接入驻企业的金融需求。对内,优化前中后台协同流程。在获批成立支行制造业金融中心与小微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了跨部门的科技金融专业团队,配备了熟悉产业政策与科技企业特点的客户经理与风控人员。针对重大科创项目,建立了审批“绿色通道”,联动前中后台及上级行资源,大幅压缩报审周期,实现了高效审批与放款,确保了金融服务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打造专属产品矩阵,破解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针对科技型企业普遍缺乏足额抵押物的痛点,该行着力打造差异化、专属化的金融产品体系。一方面,强化信用贷款支持,重点推广“专精特新贷”、“苏质贷”、“苏知贷”等一系列信用类产品,突破对传统抵押物的过度依赖。在风险评估中,更加注重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知识产权价值、核心技术团队实力、订单质量等“软信息”和“软实力”,实现对科创企业价值的精准评估。另一方面,灵活运用数字化工具箱。充分运用“工银智涌”、“智贷通”等线上化、智能化产品工具,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和客户体验,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通过这一系列产品组合拳,该行成功为多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关键的资金支持,例如为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精准匹配其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需求,有效盘活了其技术、知识、人才等无形资产。
强化政策工具运用,实现降本增效“双突破”。该行积极争取并灵活运用各项内部优惠政策和外部政策工具,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服务可持续性。在成本优化方面,积极对接运用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获取低成本资金并精准投放至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同时,对新发放的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贷款等给予显著利率优惠,让利实体经济。在效率与准入优化方面,不仅通过绿色通道提升审批速度,更针对“小巨人”等优质科技型企业推出了简易准入流程,优化评级授信环节,直接应用科创企业专属评级模型,简化流程,提升融资便利度,让企业真正感受到金融支持的“速度”与“温度”。
下阶段,工行无锡惠山支行将继续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不断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内涵,优化服务模式,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金融动能。(吴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