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产险支教手记——爱心相联,我们与希望同行
商讯
关注无锡产险支教手记——爱心相联,我们与希望同行
1993年,中国平安与希望工程结缘,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开始落实中国平安希望小学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教育公益实践。从最初的校舍援建到如今的软硬件融合,从开发心智、鼓励学习的“教书”到培养素质、塑造人格的“育人”,随着希望工程的公益模式与产品不断发展,平安教育公益的路径也不断拓展。
2025年11月17日至21日,平安产险无锡分公司总经理杨晋峰与4名平安志愿者,来到江苏省句容市郭庄镇平安希望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同时,无锡平安产险还向学校捐赠了学习用品,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实用支持。
志愿者从校长那里了解到,郭庄镇平安希望小学的学生大多是附近京东物流园等厂区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志愿者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儿童财商、国画、音乐、趣味英语等课程,将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观点带给学生,希望能在这宝贵的一周时间里,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探索未来世界的大门。
志愿者杨晋峰:
带着儿童财商课程走进乡村校园,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温暖的双向奔赴。用巴菲特卖可乐的小故事启蒙商业思维,借网贷案例敲响风险警钟,再通过零花钱分配、超市比价等实操任务,让抽象的财商知识变得可感可学。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积极的互动,让我深知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支教不仅是传授技能,更是播撒种子——教会孩子区分“需要”与“想要”,懂得储蓄与规划,就是给他们未来的人生添一份底气。愿这些财商启蒙的微光,能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让他们在未来从容驾驭财富、守护生活。
志愿者刘美辰:
车子在路上颠簸,远远的,我看到了学校,当我抱着一箱国画颜料和宣纸走进教室时,孩子们好奇地围上来——这一周,我们要用最温暖的橘色,画秋天最常见的南瓜。
没有用墨,用朱磦和赭石。画第一个南瓜,我示范如何调色:半笔朱磦,半笔赭石,侧锋铺开,圆滚滚的瓜身就出现了。孩子们学着我,小手握紧画笔,在清水里蘸了又蘸。颜料在宣纸上晕开,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清水能让颜色有了深浅。
“老师,我的南瓜像太阳!”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画。一个小男孩专注地伸出舌头,画完长舒一口气:“原来南瓜也长皱纹啊。”他指的是瓜上的纹路。我忽然感动——他们在学画的路上,也学会了观察生命的细节。
看到孩子们的画,那些稚拙的南瓜,有的圆如满月,有的歪着脑袋,每一个都盛着满满的希望。也许教育的本质,就是为这里的孩子们种下一个个温暖的“南瓜”。它们会生长,会蔓延,终有一天,藤蔓会越过这里,花朵会开成他们想要的未来。
志愿者周文灿:
走进教室,最先打动我的不是简陋的教具,而是孩子们眼里藏不住的期待。第一次教他们用矿泉水瓶做沙锤,调皮的男孩把瓶子摇得震天响,却在我示范节奏时立刻安静,小脑袋跟着旋律一点一点;内向的小雨总是躲在角落,直到我教唱《小星星》,她悄悄哼出的调子干净又动听,被我表扬后红着脸低下头,手指却不自觉地在桌沿敲出节拍。
我带着他们用树枝敲出雨滴的节奏,用纸片模拟风声的旋律,课堂上满是叽叽喳喳的创意。有次排练合唱,前排的小男孩突然举手:“老师,我想把山歌加进去!”当传统山歌与现代童谣在教室里交融,孩子们的笑声比歌声更动人。
志愿者哈博伦:
踏上支教路,才懂教育是师生一起成长。初上课时,孩子们连“Hello”都怯于开口。如今课堂里全是此起彼伏的英语短句,下课他们追着问“苹果怎么说”。从支吾到主动,从躲闪到举手,每点蜕变都像小太阳温暖着我。课堂上的阵阵欢笑、课后围在讲台前的提问、孩子们递来的手绘感谢卡,都是这段时光里最珍贵的馈赠。
志愿者梁玉姣:
三节课连上的节奏,说话都带着“电音劈叉”特效。但只要看到孩子们眼里闪着的“搞钱小光芒”,所有疲惫瞬间清零!
作为想象理财家少儿课程的主讲人,每次都被这群小家伙的财商惊艳到。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分享自己摆摊卖旧书的经历,把闲置绘本分类标价,还会主动给顾客讲书中故事“增值服务”;还有个小男孩,用攒了半年的零花钱批发小玩具,周末在小区摆摊,居然还懂“买二送一”的促销技巧。
看着他们认真计算收益、规划零花钱的样子,突然觉得,所谓的理财教育,不过是帮这些小脑袋瓜种下一颗“智慧花钱、用心赚钱”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