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智联 无尽前沿” 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启幕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10月31日,“万物智联 无尽前沿”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正式开幕。全球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话技术融合的创新路径,共建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为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开启万物智联时代新篇凝聚行业共识与力量。
 
										
											
										会议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市长蒋锋主持。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信长星出席开幕式并为2025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启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致辞指出,我国有物联网相关企业近2006万家,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了28.8亿户,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计419项,物联网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4万亿,在公共服务、智慧零售、智慧家居、智慧工业等领域打造了一批亿级连接场场景和应用业态,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当前,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快速发展,为物联网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他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大力支持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加速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形成技术和产业共振效应,加快构建端、边、网、云、安全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持续推进技术创新、标准优化、基础设施完善与泛在应用等,促进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新成效,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范式,挑大梁、走在前、做示范。无锡作为中国物联网的首航之城,建成了物联网领域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本届大会紧扣时代发展脉搏,要通过互学互鉴、汇智聚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开创万物智联的新篇章。
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忠军致辞表示,江苏省始终将物联网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赛道,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全省物联网发展规模持续领先、产业链韧性显著增强、创新能级不断跃升。紫金山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平台落地见效,4个中试平台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名单。
当前,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键纽带,已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我们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抢抓人工智能爆发式增长新机遇,以关键技术创新和特色场景应用为突破口,持续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高地。一是争当技术创新的“开拓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全力组织协同攻关;二是争当产业融合的“领头羊”,以加快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牵引,发展壮大数据、先进通信、智能算力、新型传感器、具身机器人等产业;三是争当赋能应用的“示范区”,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行动,加快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域、全行业深度融合渗透,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样板”;四是争当开放合作的“枢纽站”,持续办好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等国际品牌活动,在开放融合中不断提升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全球影响力与竞争力。
国际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标委会主席Yongjin Kim(金容振)致辞表示,作为物联网与数字孪生标准化的国际主导机构,ISO/IEC JTC 1/SC 41在构建全球生态系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积极推动协作、互操作与创新。截至目前,SC 41已发布50余项国际标准,涵盖架构、互操作性、物联网应用、数字孪生,乃至海事与水下载域。在全球化进程中,无锡从物联网技术的早期探索者,逐步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全球物联网标准创新与产业协作枢纽,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物联网的未来在于万物互联与促进全球协作。JTC 1/SC 41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与全球伙伴携手共创物联网更辉煌的未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物联网”。今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苏南重点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指出,“支持无锡市构建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数字产业体系,建设车联网先导区”。
物联网是无锡的产业地标,物博会是无锡的品牌盛典。作为中国物联网的“发轫地”和“示范地”,无锡自2009年获批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以来,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生态培育,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无锡路径”,接连获评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等。2024年,无锡物联网规上列统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2500亿元,产业规模全省领先,形成覆盖“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的全产业链条,涌现出航天新气象、中科光电、天安智联、海澜智云等一大批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从全球趋势的洞察领航到核心器件的硬核筑基,从工业互联的精准赋能到车路协同的场景落地,从卫星组网的天地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蓝图绘就,物联网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新一轮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一系列重大成果在会上发布。
开幕式上,由Arkreen Foundation、CSA连接标准联盟、GIIC全球智慧物联联盟、MSIG MEMS和传感器产业联盟、RISC-V International国际开放指令生态联盟、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LoRa联盟等7家国内外顶尖行业组织联合编制的《2025全球物联网十大趋势洞察》发布,凝聚全球智慧与前沿思考,为产业发展锚定航向。
传感器是实现物联网的前提和基础,江苏依托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优势,持续提升高端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创新能力和工艺水平。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与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龙共同启动江苏省MEMS传感器与专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建,聚焦MEMS传感器及专用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新型MEMS传感器技术、CMOS与MEMS单芯片集成制造平台三大核心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致力于推动智能传感器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领域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升级。目前,实验室已汇聚百余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累计拥有有效专利超千项,建成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洁净厂房,配备数百台先进前道工艺设备,并构建了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平台、新型高端MEMS传感器制造技术平台、CMOS与MEMS单芯片集成制造技术平台、模组与器件模型开发平台及其他关键支撑平台,全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MEMS传感器研发与制造高地,突破智能传感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为构建自主可控的物联网产业生态提供坚实支撑。
工业互联网支撑物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是江苏深化“智改数转网联”、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江苏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为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心揭牌。该中心立足江苏“1650”产业体系建设,将围绕“五个一”开展系统性工作,即:构建一个中心生态,建设一个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一系列主题活动,开展一系列前沿研究,发布一系列创新成果。未来,中心还将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群入链,打造成为产业集群数据采集、融合治理、验证反馈和安全保护的“产业大脑”,为加快江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除了工业互联网,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是物联网应用的另一重要领域。无锡凭借“中国物联网发轫地”的产业基础、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的建设积累,成为中国移动布局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核心应用的重点城市。会上发布了5G-A“四融合”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实践成果。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总经理黄刚介绍,中国移动依托5G通信、算力、感知等前沿技术能力,在无锡落地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新型任务,与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协同共进,联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以及行业头部企业共同构筑城市感知空间,率先落地交通指挥数字信号“新国标”,实现全国首个城市级5G-A多元算力、通信网络、高质量数据、实际应用的“四融合”方案,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场景示范向实战应用跨越,并逐步构建城市交通可信数据空间和AI能力基座,打造城市交通、智能驾驶AI模型繁育箱,为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双向赋能奠定基础。
“万物智联”不仅需要地面网的广覆盖,更需要空天网的补空白,卫星物联网的出现补上了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鹏鹄物宇(无锡)航天有限公司是5G NTN系统研制企业,通过持续迭代5G网络协议上星,推动卫星物联网实现跨代升级,创新重构地面芯片,实现“芯片上星”。在三年前完成全球领先的3GPP R17卫星物联网协议研发的基础上,现推出国际先进的卫星物联网基带及核心网设备,可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卫星物联网系统服务。会上,5G NTN卫星物联网全球试验网视频发布,首发4款小体积、低功耗、低成本的5G NTN卫星物联网芯片,7款支持卫星单模、天地双模、天地多模及高速率定制的卫星物联网通信模组,以及8款小型化卫星数传终端和定位追踪器等系列产品。目前,5G NTN卫星物联网试验网已在海外服务多个规模化场景,为能源、海洋、重型机械及无人机监测等领域提供关键支撑,成为万物互联的新型赋能底座。未来五年,鹏鹄物宇将推动卫星通信资费与终端成本下降两个数量级,逐步接近地面网络水平。
 
										
											
										产业的规范发展离不开科学的指标体系支撑。为破解物联网产业规模测算标准不一的难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多方力量攻关,形成了权威成果。会上,物联网产业规模测算指标体系发布,为产业规模量化、统计边界界定提供科学依据,填补产业标准化测算空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介绍,物联网产业规模测算指标体系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编制发布,以权威数据来源与科学体系设置,客观反映产业规模格局。物联网产业规模测算指标体系明确物联网产业规模包含核心产业和融合应用产业双重维度,核心产业覆盖感知、网络、平台、安全四大产业及21个子领域,融合应用产业覆盖民生消费、行业应用、社会治理三大领域及14个子领域。
具身智能是物联网“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关键载体,物联网则为具身智能提供了全域连接的数据底座与场景支撑。基于深厚的制造经验与人工智能技术积累,华为云于2025年6月正式推出CloudRobo具身智能平台,华为云CloudRobo平台首批工业赋能实践成果在会上发布。华为云智能计算服务产品部总裁尤鹏介绍,依托CloudRobo平台,华为云与深圳、上海、无锡三座城市深度合作,共建具身智能创新中心,打造首批具身智能城市级合作案例样板。其中,华为云与无锡数据集团联合成立无锡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依托无锡丰富的制造业基础,重点聚焦“柔性装配、码垛、质检”三大工业场景,为企业提供降本增效、柔性生产的切实解决方案。本次发布的首批工业赋能场景实践覆盖电力、物流、精密制造等多领域。如在精密制造领域,华为云联合无锡跃科智能,基于“视、位、力”多模态感知与任务重规划技术,共同打造扁线电机柔性插装机器人,突破精密插装的工艺难题,帮助换型周期从半年缩短至7天,生产效率提升20%,每年可降低企业成本2000万以上。
作为历届物博会倍受关注的品牌评选活动,2025物联网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成果评选活动设置了智能传感器、先进通信、具身智能与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四大主赛道以及卫星互联网、量子传感等新赛道,面向全球征集项目超800项,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申报68项,独角兽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项目96项。“三新”评选活动已决出50个获奖成果,包括30个产业先锋奖项目、10个创新突破奖项目、10个金奖项目。其中,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碳监测光量子雷达”、银河航天(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基于卫星互联网的远程医疗应用示范项目”等10个金奖项目在会上颁奖。
大会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院长张亚勤、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陶虎等一批在物联网领域有前瞻性研究和深度探索实践的专家、企业家,围绕人工智能、卫星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核心热门话题发表主题演讲,开展深度探讨,为全球物联网未来发展作前瞻,解锁万物互联的无限可能。
本届物博会设定“万物智联 无尽前沿”主题,意在发挥物联网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纽带作用,持续升级全面感知和泛在连接能力,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紧扣“人工智能与物联网双向赋能”主线,本届物博会重点突出物联网的两大核心能力:在“全面感知”方面,集中展示传感器向智能化、微型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既有面向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脑机接口的高性能传感器,以及基于感知新工艺、新材料、新机理的前沿技术与产品;在“泛在连接”方面,重点呈现空天地海一体化的网络通信能力,例如卫星物联网、天地直连通信、通感一体等创新解决方案。延续市场化办会经验,大会突出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化,通过“1场开幕式+7场专题会议+1场专业展览+1场品牌赛事+16场生态圈活动”的多元架构,汇聚全球智慧与产业力量,为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其中,物联网产品和应用展览展示为期3天,在太湖国际博览中心设置物联能力、行业应用、智联生态、智慧生活四大主题馆与外场互动体验区,以“智能感知-网络连接-垂直赋能”为组展逻辑,参展企业近400家,涉及美国、法国、德国、瑞士、意大利、新加坡等15个国家和地区。专题会议分别围绕智能传感器、车路云一体化智能驾驶、空天地海信息网络、工业软件赋能智改数转等前沿方向,将举办2025智能传感器(无锡)创新发展大会、2025车路云一体化智能驾驶发展大会、第三届空间信息产业(无锡)创新发展大会暨第五届空天地海一体化信息网络大会、中国联通AI+工业互联网大会、2025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国际论坛、2025年电子信息与高端装备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智驱破局 数赋新生—Al+工业软件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主题活动。
作为全球物联网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之一,自2016年以来,物博会已累计吸引了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企业家来锡参会,累计超200万人线下观展,超300个项目通过该平台落地,合作金额超1500亿元,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200多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关键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