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书香里的文明微光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午后的社区网格服务站里,一排崭新的书架前围满了孩子。无锡市梁溪区微天使公益服务社负责人王宇正蹲在地上,给孩子们讲一本关于网络安全的绘本。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文明驿站·梦想书屋”,如今已成为无锡网络文明最接地气的实践样本之一。而这背后,是他用十余年公益路铺就的文明传播之路。
微光成炬十余载,让爱流淌不息
“让爱流淌不息,是我始终坚守的初心。许多人因‘微天使’与江苏结缘、与无锡相识,更带着这份源自无锡的温暖,将善意不断播撒。”
2012年5月,王宇播下公益的种子,“微天使公益”由此诞生。2015年1月,它以“无锡市梁溪区微天使公益服务社”之名完成注册,正式步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十多年耕耘间,这个最初仅十余人的小团队,已蜕变为拥有成熟运作体系的民办非企业单位:8名全职人员深耕一线,13位理事统筹规划,更有21000余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家庭,以志愿之名汇聚成磅礴力量。
作为“公益素质教育”理念的首创者,“微天使”始终倡导“帮助他人,改变自己”的公益哲学,深耕青少年成长领域——在“言立德,行育人”的实践中,既为孩子们搭建起体悟善意的成长平台,也让公益成为连接城市与世界的纽带,让爱与温暖在传递中生生不息。
从媒体人到公益人:
十余年积淀的“文明构想”
“做媒体记者时跑社区新闻,总觉得邻里间缺个能坐下来交流的地方。”王宇说。转行后,王宇带着新闻人的敏锐开始深耕公益领域,十多年间发起过多个社区服务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基层服务经验。
“网络文明不能只停留在线上宣传,得有个线下的落脚点。”他结合社区需求,以及十多年公益实践积累的资源,建立起了微天使公益“文明驿站·梦想书屋”社区服务网格——以社区网格为单位,打造集图书借阅、文明宣传、志愿服务于一体的实体平台。

这个构想很快得到响应。王宇带领团队进行调研,走访数十个社区网格,整理出上百条居民建议。“有位老网格员说,现在老人小孩都离不开网络,但没人教他们怎么用好网络,这句话坚定了我的想法。”王宇说。
截至2025年,微天使公益服务社已持续开展志愿帮扶行动14年,行动总行程超46万公里,足迹遍布全国12个省、52个县,覆盖22个少数民族。引入助学善款1000余万元,96所希望小学3万多名贫困学生得到微天使志愿者们的帮助,2700余名特困学子因为微天使志愿者的结对帮扶延续了读书梦想,仅无锡地区已累计带动志愿者家庭2.7万余个。
“梦想书屋”:让每本书都奔赴热爱
当一本读过的书在书架上蒙尘时,它或许正渴望一次跨越山海的旅行——去往社区的共享角落,或是偏远山区孩子的掌心。在无锡梁溪区扬名街道,阳光城市花园社区里诞生的“阳光微天使·文明驿站·梦想书屋”,正让这样的梦想照进现实。
这个由微天使公益服务社主导的暖心项目,巧妙唤醒了社区里沉睡的闲置空间。如今,这里成了居民们传递善意的枢纽:白发老人颤巍巍递来泛黄的诗集,孩童踮脚放下带着体温的童话绘本,年轻父母整理出成套的科普读物……一本本承载着故事的书籍,在志愿者的手中被细细分类、消毒,很快便会在“借阅角”等待新的读者,让书香在邻里间悄然流转。

更动人的是“远方共享”的约定。那些在社区停留超过三个月的书籍,将踏上更远的旅程——它们被打包送往大山深处,为困境中的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口。“孩子们可以在书里夹封信,说不定能交到远方的朋友呢。”社区工作人员的话语里藏着温柔的期待。想象一下,当山区孩子摩挲着带着油墨香的书页,意外发现夹在其中的手绘卡片,那份惊喜或许会成为童年里最亮的光。这不仅缓解了他们购书难、借书远的困境,更让知识的传递多了份人情温度。
书屋的角落里,还有着另一种温暖。这里专门设置的助残公益性岗位,让特需家庭的成员和残疾朋友们找到了归属感。他们仔细为书籍贴好标签,认真记录借阅信息,在与书本和读者的互动中,收获了沉甸甸的成就感。“原来我也能为大家做这么多事。”一位正在整理书架的志愿者笑着说,眼里的光与书屋的灯光交相辉映。

“城里的闲置书,可能是山里孩子的奢侈品。”微天使公益负责人王宇的话道出了项目的初心。在他看来,每本书都该有第二次生命,而书屋就像一座桥梁,让知识的甘露既能滋养本地的幼苗,也能浸润远方的土壤。
如今,这座小小的书屋已在无锡播下文明的种子。按照规划,未来将有100个社区加入这场爱心接力,300间“梦想书屋”将在城市与乡村间架起书香长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