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宝藏医生】系列第三篇:整骨传薪火 仁心护安康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宝藏医生”系列第三篇,让我们走进新瑞医院(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中医骨伤科,认识那位带着师门嘱托、传承非遗传统医药的主治医师孔博——从医7年,他以魏氏伤科为刃,以医者仁心为光,在新吴区书写着中医骨伤传承与守护民生健康的故事。

“孔医生,我这颈椎又僵住了,您给整整?”清晨的新瑞医院中医骨伤科诊室,刚换上白大褂的孔博接过患者的病历,指尖已习惯性地触向患者颈肩穴位。这位30出头的主治医师,白大褂口袋里总装着一支记录手法心得的笔记本,诊室墙上挂着“魏氏伤科”的非遗牌匾。从上海瑞金医院到无锡新瑞医院,从跟师学医到独当一面,7年从医路,孔博带着国家级非遗“魏氏伤科疗法”的薪火,在新吴区扎下了根。

初心始于机缘 传承责于使命

“谈不上选专业的初心,当时就是机缘巧合。”孔博笑谈入行的起点,年少时对职业选择懵懂,只因接触最多的是医生和老师,便误打误撞走进了医学院。而真正让他坚定从医路的,是门诊跟师学习的日子:“看着老师一边用手法调理骨伤,一边用温言安慰患者,才懂‘医者仁心’不只是四个字——既要技术精进,更要同理心共情。”医学院老师那句“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成了他的座右铭。

2021年,孔博背负着师门嘱托来到新吴区。那时新瑞医院伤科发展受阻,本院仅剩1名医生支撑临床,他的导师奚小冰主任将期望寄托在这位首徒身上:“去分院跟着李中伟主任(瑞金医院伤科副主任,分院伤科主任),既要成长为科室核心、独当一面,还要把魏氏伤科传下去。”恰逢爱人就在新瑞医院工作,这份“兼顾家庭与传承”的安排,让他毫不犹豫扎根新吴。如今4年过去,导师的支持、患者的信任,让他愈发坚定:“这里既是家庭的港湾,更是魏氏伤科传承和发展的沃土。”

手法藏真艺 仁心暖患心

“中医骨伤科门诊像个‘手艺坊’。”孔博强调,平时人们口中的“正骨”,实际上更应该称为“整骨”,更注重通过手法调整骨骼与软组织的平衡。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魏氏伤科以“手法巧、中药灵、见效快”闻名,孔博将推拿手法、导引功法、特色中药与针灸理疗结合,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方案。2021年企业义诊时认识的小伙子,25岁患腰椎间盘突出,外院建议手术,孔博用魏氏“特色手法+中药”治疗,住院稳定后坚持随访调理,如今已恢复正常生活。去年科室拍宣传片,小伙子主动来帮忙,说要让更多人知道魏氏伤科的好。

更让他难忘的是褚老爷子的故事。老爷子一进诊室就问:“你们魏氏伤科和上海的是一家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他打开话匣子——早年在上海,魏氏伤科第22代传人李国衡教授用手法治好他的腰部疾患,两人成了朋友。退休定居无锡后,他一直惦记着李老。当得知李老已仙逝时,老爷子蹒跚离去的背影让他心头一震:“这就是中医传承的力量,前辈种下的善因,后辈要接着结果。”

传薪火守初心

让非遗技艺惠及更多百姓

为了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魏氏伤科医疗服务,中医骨伤科在江溪、梅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专家工作室,运行近一年来,不仅提供手法治疗,还帮居民对接磁共振、骨密度检查等,“以前患者要跑市区,现在社区就能治,等待时间少了,路也近了。”

来新吴近5年,常有人对他说:“新吴经济发达,就缺好医院,有了新瑞和你们,我们不用跑外地了。”这些话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孔博的心愿很实在:“想把魏氏伤科在无锡、苏南推广开,让更多人知道这门非遗技艺能治骨伤、善治骨伤。”如今,他除了门诊,还在导师的指导下带着团队整理魏氏伤科医案,优化特色药方,“传承不是守旧,要让老手艺接上现代诊疗的地气。”

闲暇时,孔博要么带娃,要么泡在诊室研究手法,“科室还在起步阶段,队伍建设、宣传推广都得做。”他盼着新瑞医院能壮大,青年医师能成长,“和区内医院一起,为老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孔博的故事,是年轻医师传承非遗的坚守,更是基层医生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民生的缩影。在新吴区的健康长卷上,这抹带着千年传承温度的“整骨之光”,正越照越亮。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