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社区开展小小文物修复师暑假主题活动 携手鸿山遗址博物馆“探寻千年古陶 体验修复匠心”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
7月22日下午,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新光社区活动中心化身微型考古工坊,鸿山遗址博物馆王馆长带领十六名社区青少年,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小小文物修复师”探秘之旅。活动聚焦江南文化瑰宝,将历史课堂与考古实践深度融合,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守护文明的种子。
镇馆瑰宝启程 触摸吴地精魂。活动在王馆长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拉开序幕。他引领孩子们的目光聚焦馆藏重器——象征吴地腾飞精神的“玉飞凤”,轻盈灵动的造型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审美。结合陶豆、陶鼎等器物,馆长生动勾勒出江南先民的饮食起居画卷,从炊煮用具的实用功能到礼器装饰的艺术升华,孩子们在“鼎豆壶”的演变谱系中感受着中华陶器的历史脉动。

碎陶片里识乾坤 方寸之间见文明。当真实的考古环节到来时,现场掀起一阵低呼。博物馆考古专家小心翼翼捧出两千多年前的陶器残片,引导孩子们屏息凝神,近距离观察印纹、弦纹等古代工匠镌刻的“时光密码”。带着强光手电筒的小研究员们俯身桌面,在凹凸纹路间辨认着绳纹的质朴与云雷纹的繁复,残陶瞬间化为穿越千年的信笺。
匠心重塑时光 指尖连接古今。活动高潮落在模拟修复环节。在专业老师分步示范下,孩子们化身“文物医生”,依照器型规律,屏息凝神拼接起复刻的陶罐碎片。涂胶、对缝、加固……当残缺的陶片在手中逐渐恢复为完整的炊器或盛器时,一个男孩兴奋地举起作品:“我拼好的陶罐比书上画的还要真实!”细密汗珠映照着专注的脸庞,此刻的童真与古老匠意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类沉浸式文化体验是社区博物馆教育的创新探索:“让陶罐碎片在孩子们手中重获生命,既锻炼专注力,更在方寸之间铸牢文化认同。”文物修复不只是技术的还原,更是与历史对话的仪式。此刻,怀抱亲手修复的“文物”模型的孩子们,眼中闪烁着超越时空的文明星火。(蒋晨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