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平安人寿金融教育宣传月|警惕“高额回报”诱惑,筑牢财产安全防线

商讯
关注近年来,不法分子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出现了冒充保险公司员工联系客户,诱导客户领取保单资金后转投其他公司所谓“高额回报”金融产品的情况,造成客户保险保障和资金损失,严重损害行业形象。
案例分析
冒充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诱骗消费者办理退保、部分领取等业务,并将所获资金购买其他投资产品的行为侵害了知情权、自主选择权、信息安全权等合法权益。广大消费者在操作大额资金领取时应“少一点冲动,多一点理性”,审慎办理相关业务。
风险提示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陌生来电及短信,消费者应高度警惕,不向身份不明的陌生人泄露个人信息或提供短信验证码。对于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注意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核实人员信息,避免非法分子冒用身份信息实施电信诈骗的风险。
树立正确保险意识
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而非理财,消费者应始终保持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谨慎甄别陌生来访人员身份,不被所谓“高利息”、“高收益”、“高额回报”蒙蔽双眼。对于诱导办理退保、领取保单价值、怂恿投诉等话术,消费者务必提高警惕,在咨询保单服务人员或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渠道,明确了解相关风险及对保单的影响后再慎重考虑是否办理,避免保单权益遭受损失,保护自身资金安全。
增强依法维权意识
若发现已经被骗,不要慌张,请及时保留相关证据,例如对方所称工号、姓名、联系方式,如有照片也可一并保存,而后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正规渠道向监管部门反馈问题,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