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平安人寿金融教育宣传月|树立正确投资观念 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商讯
关注近年来,非法“代理退保”已成为行业毒瘤,严重地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时不慎就会自食苦果。
案情回顾
忽发投诉,客户要求退保
某保险公司投诉处理人员受理客户投诉时,发现“客户”无法及时、准确地回复核身信息,遂主动按保单登记的联系方式联系客户黄某,黄某称有“专业维权机构”联系过他,表示可以帮他多退钱,还会推荐“物美价廉”的保险产品。
细致沟通,讲解保险责任
沟通中,工作人员发现客户并不清楚自己所购产品组合的保险责任,于是进行了详细讲解,建议客户根据保险责任和个人需求慎重考虑是否继续保留保单;同时提醒客户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切不可将个人信息随意泄露。客户黄某最终决定保留原有险种。
罹患重疾,获赔29万
次年3月,客户感到胸闷难受,紧急送医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其家人向保险公司报案申请理赔,经保险公司调查核实,符合重疾赔付标准,获得了29余万元的重疾理赔款。
信息泄露,客户主动维权
康复后,客户主动联系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感谢他的坚持和专业让自己在风险来临时能拥有一笔理赔款来支撑。同时称因前期不慎泄露自身信息,致使名下出现不明小额贷款,还经常收到推销短信及电话,已报警备案,避免持续骚扰。
案例分析
案例中,客户被非法“代理退保”机构煽动,从而提出退保诉求,但实际并不清楚自己所购保险的保险责任。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搞清楚保单“保什么”、“不保什么”,是否符合自身实际需求。不能随意听信他人“全额退保”的相关宣传。
重要提示
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非法“代理退保”存在消费者失去正常保险保障、资金受损或遭受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请广大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谨慎办理退保,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
明白买保险,安心享保障
保险是一种相对复杂的金融产品,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一定要从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实力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保险产品。同时仔细分析、比较相关产品的投保条件、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犹豫期及退保损失、保险金额、期交保费、缴费期间等相关信息,切不可只听保险营销员的介绍就盲目购买。购买时一定要仔细阅读保险合同条款,了解所购产品“保什么”、“不保什么”,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退保要三思,保障轻弃难再有
退保后,客户即会失去保险保障,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个人信息要护好,非必要时勿提供
协议合同签署时,请仔细阅读隐私协议等条款,对自己授权或提供的个人信息进行持续跟踪。不要随意丢弃单据和资料,使用完后应及时销毁带有个人信息的资料。当自身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现存在违法处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时,应主动投诉、举报,提供案件线索和相关凭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