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抗菌纺织品真能抗菌吗?来看江苏省消保委这份比较报告

新华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纺织品质量表现出多元化需求,抗菌纺织品在全球市场随之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与此同时,当前市面上也存在抗菌纺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现象,消费者对部分产品的抗菌效果存在疑虑。此外,大量的消费者反馈抗菌袜子等产品在穿用后仍存在脚臭、汗臭等问题,人们对抗菌消费品的舒适性、时尚感和品牌信誉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对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主要遵循相关标准,针对条件致病菌进行检测,以保障产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然而,即使抗菌产品能够抑制部分条件致病菌,产品使用过程中仍会产生异味问题。市面上标榜消臭性能的纺织品通常使用物理或化学消臭方法来掩盖或祛除已产生的臭味,而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纺织品穿着使用后产生的臭味。其中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一类人体皮肤表面的致臭菌。

市面上的抗菌纺织品是否真的具有抗菌性能?抗菌纺织品经过多次洗涤后是否还能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抗菌纺织品使用中、使用后的抗菌性能与使用前是否有较大差异?消费者使用抗菌纺织品后,纺织品上是否还会携带大量细菌?

就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对几大电商平台销售的抗菌贴身运动上衣、抗菌毛巾、抗菌袜子开展了比较试验,通过对抗菌纺织品产品纤维含量、耐摩擦色牢度、洗涤及使用前后的抗菌性能等指标进行测评,为消费者的选购提供充实的科学依据。

图一:本次检测抗菌贴身上衣

图二:本次检测抗菌袜子

图三:本次检测抗菌毛巾

30批次样品中有3批次发现问题

为了解抗菌纺织品(抗菌贴身运动上衣、抗菌毛巾、抗菌袜子)产品质量的真实状况,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科学引导指导消费。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在线上电商平台分别对3个品类进行购样,每个品类各购买10批次,共30批次样品,委托远东正大检验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比较试验测试。本次比较试验购买的30批次宣称具有抗菌性能的抗菌纺织品样品,分别购自天猫、京东商城、唯品会3大电商购物平台。

本次比较试验依据GB/T 29862-2013《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FZ/T 62015-2009 《抗菌毛巾》及明示标准针对产品纤维成分及含量、耐湿摩擦色牢度、洗涤前抑菌率、50次水洗后抑菌率等项目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仅对本次比较试验购买的样品负责。

经检测,此次30批次抗菌纺织品样品中有3个批次样品发现问题,其中有两个批次样品纤维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另有一款抗菌毛巾产品经过50次水洗后,该产品大肠杆菌抑菌率结果未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30批次穿用3天后的抗菌纺织品样品发现16种致臭菌

微生物繁殖迅速,而与人体接触的纺织品是细菌生长和繁殖的良好媒介。人体皮肤表面微生物除了一些条件致病菌外,还存在一些“致臭菌”。这些“致臭菌”可能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却会产生强烈的异味,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适。为实际考察相关产品在使用时的抗菌抗臭能力,本次比较试验还安排了使用后抗菌性能分析及异味感官评价分析。

本次比较试验将30款已检验具有抗菌性能的样品,经过一组志愿者连续3天穿着使用试验产品,其间按照要求进行跳绳、跑步等运动。三天后,由专业试验人员对回收封存的样品在不经过任何洗涤、处理情况下,测试产品使用后的抗菌效果,并由专业试验人员对30款样品进行受试者使用后异味感官评价。

经过验证,大部分仍然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样品,在志愿者使用3天后,依然会产生异味,其中致臭菌的滋生是一大影响因素。针对30批次穿用3天后的抗菌纺织品样品进行微生物分析发现,三种品类的样品中,均存在大量细菌,经验证其中共发现16种致臭菌。为了进一步解决抗菌纺织品在使用后产生“致臭菌”的现象,满足市场对抗致臭菌纺织产品的需求,相关检测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根据本次比较试验结果,省消保委建议建立相关检测标准,填补纺织品检测领域关于致臭菌检测方法的技术空白,规范除病原菌外影响纺织品产品质量的产臭微生物的检测技术体系;形成新的检测技术服务项目,推动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就业,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健康的优质纺织产品,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

江苏省消保委监督部主任赵鑫表示,针对本次比较试验测试出来的,包括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省消保委已经联系约谈了生产企业,将检测情况告知企业,也会后会及时去跟踪企业的整改优化情况。

选购抗菌纺织品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何选购抗菌纺织品,省消保委给出建议:

1. 查看商品标签标识

目前消费者无法通过感官判断市面上销售的抗菌纺织品是否经过抗菌处理以及是否具有抗菌效果,因此消费者应购买标识齐全的抗菌纺织品。规范的标识除包含企业名称、地址、产品标准、安全类别等信息外,还应包括产品的抗菌性能、抗菌类别、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例如忌用范围)等内容,如果局部或贴补部位有抗菌效果,标识上也应有所体现,有抗菌等级的产品标识应包含等级,无抗菌等级的产品标识应包含抗菌的类别、产品是否耐洗等内容。

2. 了解抗菌详细信息

网上销售的可靠的抗菌纺织品通常会具体说明产品的抗菌工艺以及测试效果。如抗菌剂的种类,经过某某机构测试,产品符合某某抗菌标准。这类产品大多都经过正规机构的测试,并且明确抗菌整理的工艺,这对抗菌效果有一定的保证。

3. 注意有无刺鼻异味

纺织品在印染和后整理加工中要使用多种化学整理剂,若加工工艺不当,容易导致化学物质残留。建议消费者不要购买有刺鼻异味的抗菌纺织品,以免因化学物质超标影响身体健康。

4. 及时清洗定期更换

本次比较实验中,30款明示具有抗菌效果的样品在经过志愿者连续穿着或使用3天后,抑菌率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说明即使是抗菌产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应该及时清洗,否则即使抑制了部分致病菌,纤维表面堆积的大量菌体也会导致抗菌效果变得极其不稳定。

仔细阅读商品的维护保养或洗涤说明,抗菌纺织品一般是在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加入抗菌剂或使用抗菌纤维而制成,这些抗菌剂或抗菌纤维可能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减少或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抗菌效果有所下降,建议消费者及时清洗或定期(2—3个月)更换。

5. 索取凭证勇于维权

消费者无论是在实体店还是网上购买,一定要索取购物凭证。在网购时还要保留购物聊天记录,一旦发生问题,可及时联系商家进行处理。若不能解决,可以请求消保委组织调解或向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通过向仲裁机构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