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个万亩“水下森林”顺利通过验收

苏州发布
关注
田野阡陌、粉墙黛瓦
小桥流水、驳岸小舟
曲径鸟鸣、鸡犬相闻……
阳澄湖,不仅生产美味的大闸蟹
更是一处现代版的桃花源
就在近日
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
顺利通过验收
重建万亩“水下森林”
为阳澄湖再添一抹亮色
日前,“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验收会召开,参会代表和专家对阳澄湖项目进行了现场踏勘,对中国水科院第三方效果评估报告进行审核。
与会专家和主管单位代表一致认为,阳澄湖项目完成恢复区覆盖水域面积10679亩,水生植物物种增加7种,水体透明度较恢复前同期提高52.9%,水生植被盖度达到59.4%。截至2023年10月,阳澄湖心国控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总磷年均浓度达到0.047mg/L,完成了项目目标。
江苏首个!
重建湖区水生植被10000亩
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
是江苏省首个针对开放性功能湖泊实施的
水生植被生态修复项目
整体通过2021年至2023年
重建湖区水生植被1万亩
构建阳澄湖健康的生态系统
实现水生植被覆盖率、水体透明度、
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生产力的提高
进而净化水质和提高水环境容纳量

项目通过“种子库+植株”方式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9个恢复区
▼
在阳澄湖生态退化区水域
撒播繁殖体库或移植水生植物
以构建异龄复层多物种多季
相组合的群落类型
种植的阳澄湖原生
沉水植物群落
包括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穗花狐尾藻等
形成一片美丽的“水下森林”

水生植物恢复后
以水草为栖息地的虾、蚌类
和螺类等底栖动物数量逐渐增加
冬季候鸟数量增加约1万只


如今的阳澄湖
水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通过两年多的水生植被修复工作,恢复区内生物多样性增加,东湖恢复区移植的海菜花(已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水生植物)成功开花,作为水体环境的指示种,代表着该区域水体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草型湖泊清水态”。
阳澄西湖恢复区有记录以来实现总磷最低值,首次达到Ⅲ类水(以总磷记)。

下阶段,苏州将
积极探索开拓水生态修复领域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为全国湖泊保护与治理
提供可借鉴、可复制、
可推广的苏州经验

图源:相城文体旅
美丽苏州!魅力苏州
一直以来
苏州坚持走生态优先、
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转化为苏州的生动实践
随着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珍稀的“自然精灵”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每年都爱来迁徙苏州的
“老朋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天鹅

来苏州越冬
“水中无倒影,青头不落脚”
也被誉为“环境检验师”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青头潜鸭

多次现身长江苏州段
萌萌的江豚

王永祥 摄 图源:张家港发布
“鸟中大熊猫”
震旦鸦雀可可爱爱

徐国忠 摄 图源:张家港发布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苏州境内首次发现遗鸥

新记录植物
苏州首次发现断节莎

松叶蕨
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濒危物种
在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
首次被发现

太湖西山岛记录到毛脉槭
系江苏首次发现有该植物分布

消失多年的桃花水母、
白鹭、地衣等珍贵动植物
重返再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为美丽的苏州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