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博士讲科普 世界胰腺癌日:早筛早诊是关键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最致命、最难发现、扩散最快,让胰腺癌成了令人生畏的“癌中之王”。世界胰腺癌联盟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四定为“世界胰腺癌日”。这几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是一种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因此,早期筛查,早期诊治,是胰腺癌诊疗措施中最关键的环节。

今天邀请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胡浩博士,为大家科普胰腺癌早筛早诊的相关知识。

胡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无锡市首届“双百”中青年医疗卫生拔尖人才,无锡市“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青年人才,江苏省优秀博士,奥地利维也纳总医院高级访问学者。担任世界内镜医师协会肝胆胃肠微创外科联盟理事等,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市级项目10项,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1项。擅长胆道结石病、肝胆胰脾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

01  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是侵袭性极强、预后最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素有“癌中之王”之称。大家熟悉的电影《人鬼情未了》男主帕特里克·斯维兹、歌唱家帕瓦罗蒂、《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都是死于胰腺癌。40岁以上好发,男性比女性多见,胰头部多发。90%病人在诊断后一年内死亡,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及诊断手段,确诊时大部分为晚期,仅有15-20%病人具有手术切除机会,总体5年生存率约10%。

02  胰腺癌有哪些表现?

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腹胀、恶心、黄疸及体重下降等,均无特异性。大部分病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因出现皮肤黄、眼睛黄、小便黄就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黄疸”,说明胰头肿瘤已经压迫了胆管,是胰头癌最主要的表现。此外,上腹部疼痛为胰腺癌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晚期胰腺癌疼痛常难以忍受,因与胃肠道、胆道疾病的症状类似,早期容易忽视,往往被当作胃病而延误诊治,应引起重视。若按胃病给药治疗后症状减轻,但停药后病情逐渐加重,应警惕胰腺癌的发生。重点要提的是,胰腺癌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引起血糖升高,一些无肥胖、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突然出现血糖升高或是血糖不稳定要警惕。

03   胰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

目前对于胰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确,但长期吸烟、过量饮酒、过量饮用咖啡、长期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肥胖、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金属、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等等均是胰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其中,慢性胰腺炎是最大的自身危险因素,其危害程度超过吸烟,而胆道疾病是我国慢性胰腺炎的常见发病原因,因此对于有胆道疾病的病人,如常见的胆道结石病,应积极治疗。

04  胰腺癌如何诊断?

由于胰腺癌没有特异性的早期表现,容易不被重视而漏诊,既需要病人自己重视,更需要初次接诊的医生提高警惕。诊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B超

经济、简便易行、无创无辐射,适合胰腺癌初筛,但胰腺位置深在,易受胃肠道气体及皮下脂肪的干扰;

上腹部CT

目前最常用的胰腺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推荐增强CT作为首选;

血液生化

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累及肝脏、阻塞胆管时可引起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等;

肿瘤标志物

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其中,CA19-9是诊断胰腺癌最有价值的标志物,可用于胰腺癌的辅助诊断、疗效监测和复发监测;

当无法确诊时,需进一步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细针穿刺病理检查(EUS+FNA)和(或)PET-CT/MRI等检查明确;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应用,液体活检技术在胰腺癌等多种癌症筛查中表现出巨大潜力。

05  胰腺癌如何治疗?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中药等方法。个体存在差异性,选择什么样的治疗,要根据肿瘤的分期、扩散程度、患者本人的愿望、全身状态和年龄等因素来决定。但是,目前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方式,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胰尾切除术、胰腺全切除术,根据病灶的大小、位置和扩散程度决定切除范围。

06  胰腺癌如何预防?

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缺乏有效检出手段,治疗反应差,确诊多为晚期,预后极差,早期病因预防显得至关重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宣称,根据现在已经获得的科学知识,有约50%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而这些可预防的癌症中,80%都与生活方式有关。要降低癌症风险,关键在于改变生活方式,避免和减少癌症危险因素的暴露。因此,我们要针对胰腺癌发病的高危因素进行积极预防。

戒烟、戒酒;

低脂肪、低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同时做到营养均衡;

管住嘴、迈开腿,吃动两平衡,预防糖尿病,提高免疫力;

远离污染环境;

保持心情愉悦;

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人群可筛查胰腺癌相关基因。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