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文化场馆月活动顺利闭幕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无锡市第四届文化场馆月于8月15日顺利闭幕。市文广旅游局按照“政府主导、场馆主创、务实高效”的原则,紧扣“文化惠民,赋能发展”目标,深化“文旅融合”理念,搭建文旅交流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活动开展平台、宣传推介平台,打造了以“博物知旅 · ‘馆’你好玩”为主题的第四届文化场馆月活动,通过与无锡博物院、无锡市图书馆、无锡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无锡美术馆、东林书院和名人故居管理中心、无锡大剧院、锡剧艺术中心、各市(区)文化场馆联动,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开展了674场精彩纷呈的展览和社教活动,其中包含了80场特色主题活动,活动参与人数共计431806人次。无锡将文化场馆作为城市重要的文化标识,打响了城市文化名片,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有效传播了无锡文化底蕴,擦亮了场馆特色品牌,为“一场馆一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带动长三角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整个文化场馆月期间,联合无锡博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新浪无锡、无锡广播电台等10余家无锡主流媒体,推送相关报道共计397条,截止目前,无锡文化场馆月新浪微博话题、抖音话题阅读量已达183.1万。活动期间各文化场馆为参与公益活动的市民游客回馈多份惊喜好礼,将城市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大幅提高了市民游客的参与热情。
一、强化活动宣传,推动展览活动质效提升
宣传推广是打响无锡文化场馆月品牌,提升文化场馆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键点和着力点,第四届文化场馆月活动由无锡市文广旅游局主办,联合无锡博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新浪无锡、无锡广播电台等10余家无锡主流媒体进行预热宣传和热点报道,7月15日前,新浪微博成立专属话题#无锡文化场馆月,为市民游客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无锡博报则针对历届文化场馆月的精彩内容和今年的活动主题内容进行了整合,制作活动预热视频,由各大媒体统一宣发。7月15日活动启动当天,各大媒体联合发布了整个场馆月期间的活动清单,有效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另外由新浪无锡和无锡日报直播发布了当日文化场馆月精彩活动内容,优选了6场重点活动,联合媒体推出专版集中宣传报道,梁溪之声广播还对重点活动场馆负责人进行了专访报道。无锡博报和无锡日报还在APP端成立了无锡文化场馆月专题,对精彩的场馆活动内容进行追踪报道,其中行走系列研学旅行、“仲夏夜之梦”锡图星空音乐汇、“知遗拾趣”非遗会心雅集系列活动、“小书童游书院”国学体验活动、“吴韵雅集 青绘未来”惠山区青少年美术作品展等特色活动反响热烈。
二、创新活动方式,增强场馆月发展动力
第四届文化场馆月活动首次采用项目招标的形式,选择在活动举办方面更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市场主体参与,让场馆月品牌更有影响力,让活动更精彩。策划“知遗拾趣”非遗会心雅集系列活动,邀请游客观非遗艺术展、听非遗讲座、赏锡剧表演,沉浸式体验锡城非遗文化,深入了解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无锡非遗文化的衍变历程,传承非遗匠心工艺,体验传统民俗与现代潮流的碰撞,唤醒保护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聚焦打造场馆品牌,引导各场馆围绕确定主题举办展览和活动。开展“金匮之藏,缥缃万卷”锡图典籍文化推广周,展现馆藏古籍风采,修复破损古籍,临摹书画珍品,赏析中华典籍,感受中国古代文人意趣,提升美育素养,让中华优秀典籍文化融入生活。导向更鲜明、资源更集聚,助推“一馆一品牌”建设。组织“与古为新——‘锡博英才’成果展”,打造富有锡博特色的文化创意空间,更有效的宣传锡博文物资源,树立锡博展览品牌,推动我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我市文化艺术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本次文化场馆月活动,以展示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线,各地、各场馆在充分挖掘展示本馆文化资源的同时,更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加强长三角地区的馆际交流与合作,“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为公众了解地域文化、江南文化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强化组织保障,确保场馆月平稳运行。
整个场馆月期间,市、市(区)共召开工作推进会议32次,开展督查检查187次,受理群众咨询、表扬、投诉、建议105个,累计发放奖品1000余份,有力保障文化场馆月平稳有序运行,让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启智润心,培根铸魂”。凝聚共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及时调整和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注重细节掌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成效。围绕重点活动、重点展览开展精确指导和精准监督,引导媒体对文化场馆重点活动进行直播报道,重要内容专题发布,营造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文化环境;各重点文化场馆在文化场馆月期间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活动水平,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对于重点活动全程跟踪、全程参与,聚焦文化场馆服务体验。以群众需求和群众满意度为导向,广泛倾听群众意见。让观众与博物馆“双向奔赴”,城市与文化场馆的不断对话,让优质文博资源不断活起来、火起来,为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文化新实践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