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童心寻美 南京近500件儿童作品亮相博物馆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泥塑瓦当、彩绘砖画、小木板拓印的纸扇……这些出自幼儿园小朋友的“展品”一亮相博物馆,就立即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2023年6月9日,在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基层行”暨生态式美育课程成果展示活动在六朝博物馆举行,由六朝博物馆、南京市第三幼儿园主办的“童心可染 寻美‘六朝’”展览拉开帷幕。200多位小朋友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现场见证他们的手工作品变身“展品”摆上“展台”。

6岁小朋友郑岚晞很期待她的作品被展出,妈妈孙红敏说,孩子的作品能出现在博物馆,是从没想过的事情。“挺吃惊的!作为家长感到很荣幸。以前带着孩子参观博物馆,只能远远地看。今天,在幼儿园的引导下,孩子的创造力真的超乎我们想象。”

据悉,后续还将有更多郑岚晞的同龄人受邀走进博物馆。

  童趣、想象 儿童作品与千年文物交相辉映

本次展览中的约500件作品,都是孩子们在博物馆课程活动中的成果:百变瓦当、砖画里的秘密、六朝食器、莲纹印象、神奇动物、奇车妙驾……小朋友们用绘画、泥塑、综合造型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他们对六朝时期人们生活和风俗的了解。稚气盎然、充满想象和美感的作品与千年文物交相辉映,向参观者们讲述着六朝故事,展现出南京文明风采。

开幕式上,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们还通过相声、情景剧、歌曲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在《六朝印象》课程活动中的成果:《六朝饮食趣谈》表现了六朝时期饮食文化的丰富与乐趣;《公主出行》展现了六朝时期服饰,发型的特点;《从砖画中走出的竹林七贤》解读了砖画的内容,表现了魏晋名士的翩翩风度;合唱《把未来点亮》、《暾将出兮东方》表现了三幼孩子们心怀文化自信的蓬勃朝气。

六朝博物馆副馆长贺湘对孩子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她介绍了六朝博物馆和南京市第三幼儿园通过馆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场馆资源的文化价值。今后,博物馆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推陈出新,打造馆校合作品牌。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王磊表示,幼儿园借助博物馆资源开展美育活动,将文化自信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是一次有意义的课程实践探索,希望三幼老师们能持续研究,让美育之花经久绽放。

  破界、赋能 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儿童成长

在随后进行的“破界·赋能·成长——博物馆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与实践探索”研讨会上,学前教育专家和老师们共同就博物馆课程展开探讨。研讨会由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长张爱平主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刘大伟表示,活动打通了历史,结合了现实,着眼于未来,非常有价值。

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副园长杨佳佳以《“六朝印象”——基于问题的课程开发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幼儿园如何有效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生态式美育课程的过程、思考及其幼儿与教师在课程中的共同成长。陈雪晴、许静两位老师分享了孩子们开展项目活动的故事。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霞、黄进分别进行了点评。边霞教授充分肯定了三幼的博物馆课程秉承了生态式美育课程的理念,拓展了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创造性地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南京本土的优秀文化。“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作为儿童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他们喜爱的、也是适宜儿童的。三幼的老师们让儿童的身体和心灵与文物对话,鼓励孩子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文物的认识,孩子创作的每一件作品反映了他们富有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激发了儿童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也促进了孩子在语言、艺术、科学、社会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黄进教授表示,幼儿园倡导家长和孩子走进博物馆,了解认识南京的文化历史。在课程中关注儿童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体验,满足孩子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帮助儿童和文物之间建立了亲密关系,并支持儿童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与历史和文物对话,创造性地表达对文物的认知想像和理解创造。

“这次展览能走进博物馆,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对小朋友的友好和接纳。”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园长唐松梅表示,幼儿园课程正在逐步融入社会文化。“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期待更好地沿着生态式美育的道路,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入幼儿园,这是我们幼教人未来努力的方向。”(部分图片由南京市第三幼儿园提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