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钱学森发现的深圳“城市山水画”领军人物宋玉明先生收藏级精品将在江宁美术馆展出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玉明世侄年富力强,又承家学,渊源有自,起手甚正,既深入大自然学古以化,故其所做规矩准绳不失传统而自具面目。

——陆俨少

如果说,论青绿山水,陈少梅简静,谢稚柳文雅,陆俨少精微,那么,宋玉明是雍容。观宋玉明的画,好像看梅氏的京剧,自有一种贵气在。也有人说,宋玉明的青绿山水如同昆曲,滤掉了火气,多了雅致,红袍绿罗、白墙青黛间,色彩华美却不浓烈,近似于《牡丹亭》中“游园”式的美感,似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却清新秀润、清丽婉约。宋氏一脉的艺术传承、江南大家的深厚学养,这使得他的画作有相当鲜明的辨识度。

——韩望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美术评论家)

画面水气淋漓的即兴发挥,带来的是水墨情韵宏大的感染力,以其甜美、细腻和抒情,创造出意象,揉合了中西使之更加绚丽而多彩,其所追寻的种鲜活的绘画语言正是意味着他温文尔雅、含蓄中和的抒情方式。

——陈俊宇(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深圳市青年美协会长)

作为一个当代画家,我们不能无视时代与文化的变革,就看是否能寻找到最为合适的创变路径。经过近两千年的发展,中国山水画早己成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而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从来不是死水一潭,时时都有新鲜的活水注入,在其内涵及形式上,一直都在不断充实和完善当中,比如其功用由最早的对人们生活状态与场景的记录,发展到为某些阶层服务,直到后来成为画家宣泄情绪的手段;形式经历了从工细到写意到表现的充实;技法也在不断丰富和演变:总有新的图式出现等等。正是具有了这样的 “新陈代谢”机能,中国画的生命才得以延续到今天。中国画从来没有固步自封,它有着非常大的包容性,从不拒绝对其它艺术门类养分的吸收。反过来说,传统文化精神的观照面是开放性的。我们可以用传统作为一面镜子,来映射社会发展过程之中的种种冲突与矛盾;也可以立足于传统,以当代人的视角诉说对新时代的真实印象。玉明走的就是第二条路。

——王明明(中国美协副主席,北京画院院长)

色彩感,正是他这批新作的特点。大面积的泼彩结合流痕、勾勒,造就整体画面的氛围,种种流渍、肌理形成的奇妙的情状,配合勾、皴、点、染,具体的境界便在变幻缥缈间现于画面。色是重而凸显的,或青或绿,或红或紫,或似雨后的鲜活,或如雾中的迷茫,或为轻云笼罩,或被霞光辉映——画面上一组屋舍、村落,轻舟便是江流,丛林覆着山岩,群鸟翔于云空——大自然的雄奇灵秀,大自然的莫测变化,宜远观亦宜近品,它是江南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合体,做到了新时代的雅俗共赏。

——萧平(江苏省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尤其是他对“小泼彩”这一宋家独创的绘画技法的运用,已渐入佳境,色彩浓艳而不显张扬,笔墨与泼彩骨肉相连而无疏离之感。既继承了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现代绘画对色彩与光影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宋玉明特有的艺术风貌。相比于他前期的水墨写生系列,我更喜欢他近期的这些既有传统神韵又有现代意味的新作。我并不讳言这种偏爱,因为我相信,这对达至玉明兄心目中的高远的艺术境界来说,或许正是一条必由之路!

——侯军(著名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

宋玉明创作的山水画与古代青绿山水有所不同。从继承的层面上讲,我认为,他把传统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化合一;传统时空观强调不固定在一个时空上进行艺术表现的审美追求不仅发挥得淋漓尽致,也更具当代性的特点。

——鲁虹(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国家一级美术师)

宋玉明:

1954年4月生于上海安亭,祖籍江苏太仓,1988年初从江苏南京调入深圳工作。

当代城市山水画领军人物

深圳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深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深圳画院签约艺术家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美术展览,随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突尼斯、俄罗斯、尼泊尔、印度等国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并举办个展和联展。

出版个人著作《宋玉明画集》《宋玉明香港、深圳写生作品集》《宋玉明水墨都市》《宋玉明山水画集》《故乡行——宋玉明中国画作品文集》《迭代与共生——宋玉明中国画深圳作品特集》等。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