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问世 书写新时代的诗与远方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潘知常28岁时提出的“生命美学”新概念,迄今在网络被引用已经高达3280余万条,“生命美学”自身也进而演变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第一个美学新学说。“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包括:《生命美学》《美的冲突》《众妙之门》《反美学》《美学的边缘》《美学课》《美学导论》以及《潘知常美学随笔》,共八册。

而今,面对散发着浓郁书香的“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业界人士不由得感叹:该系列凸显了作者“美学,让我把你摇醒”的“美学孤勇者”气慨,凸显了作者始终不随大流去走“从1到99”的项目学术、工程学术的道路,而坚持一人独自去走“从0到1”的创新之路的勇气。这标志着:与李泽厚一样,潘知常也已构筑起一座自己的“生命美学”大厦。

“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的扛鼎之作无疑是《生命美学》。它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第一个崛起的美学学派——“生命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作者在“而立之年”完成的美学传世名著。

后来的生命美学学派的“实践的人道主义”“自然界生成为人”“我审美故我在”等基本思路,以及生命美学学派所力主的美学的奥秘、三大核心范畴等在该著中业已悉数推出,至今仍旧为学界所乐道并且堪称经典。初涉美学殿堂便开宗立派,三十而立即勇攀顶峰,该著因此而被载入美学史册,并且成就了中国百年美学历程中的一段传奇。

《美学导论》(原名《诗与思的对话》)与《美学课》(原名《没有美万万不能》)则是潘知常在南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讲授美学所使用的教材与课堂记录。它们是《生命美学》的展开,也是《生命美学》的细化。

《美的冲突》更加年轻,是潘知常28岁时完成的处女作。“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一直被人们分割在中国古代美学史、中国近代美学史和中国现代美学史理论模式之中的从明代中叶直到本世纪20年代末的300余年的中国美学的历史进程,第一次被完整地纳入统一的理论模式之中,并且最终得到科学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众妙之门》是潘知常30岁时完成的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审美心理的研究专著。作者从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根本内涵——“生命意识”开始,依次论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基本特色、“忧患”、“悦乐”、“禅悦”类型,以及中国美感心态的深层结构的集体感知、集体表象、历史功能、历史重建,并且逐渐揭开中国美感心态深层结构的神秘面纱。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部专著中,作者在国内美学界第一次提出“中国美学是生命美学”“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等诸多新说。

《反美学》与《美学的边缘》则是潘知常关于“当代审美文化”与“当代审美观念“的研究。逻辑严密,材料翔实,文笔流丽,新见迭出。在30年前的1990年代,也是风行一时的美学名著。

《潘知常美学随笔》是“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中唯一的一本新作。它是潘知常教授近40年中所写的美学随笔。内容涉及美学与当代社会、美学与当代文化、美学与当代艺术,还有作者为他人以及自己的专著所写的序跋,以及作者在学术会议上的精彩致辞,不仅文笔斐然,而且脍炙人口。

据悉,潘知常近期还推出了“四十年磨一剑”的“生命美学三书”——《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走向生命美学——后美学时代的美学建构》与《我审美故我在一一生命美学论纲》,共计200余万字。学界人士认为:这标志着潘知常生命美学研究的一个阶段性范本,也标志着他所力主的生命美学的成熟。而今,再辅之以一共八册的“潘知常生命美学系列”的出版,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经过漫长的近40年的艰辛努力,生命美学已经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文/仲禾)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