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学术座谈会举行

新浪江苏
关注
日前,“高花阁鉴存——纪念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学术座谈会于上海举办,活动邀请业界十余位专家共同与会,以将现身中国嘉德秋拍的《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七件宋元书画为核心,聚焦当代著名画家、鉴定家与收藏家谢稚柳陈佩秋伉俪在古代书画鉴藏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
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有“当代赵管”之美誉。谢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以字行,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苦篁斋等。谢稚柳先生初学陈洪绶,后随张大千赴敦煌研究壁画,画风高古,为20世纪画坛巨匠。他精于书画鉴赏与研究,曾两次参与全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著有《鉴余杂稿》《敦煌石室记》等研究文集,为古代书画、敦煌石窟的鉴定与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佩秋(1923-2020),字健碧,斋号高花阁、秋兰室、截玉轩,河南南阳人。陈佩秋先生早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绘画出入古今,被称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陈佩秋先生潜心研究、鉴定传世早期经典绘画,如阎立本《步辇图》、董源《潇湘图》等,口述有《名画说疑》,出版后轰动学界。
本次纪念专辑共包括郭忠恕(传)《避暑宫图》、马远(传)《松下弹琴图》、赵孟頫《竹禽图》、马远《松泉高士图》、赵雍《寒林图》、佚名《秋林牧童图》、王冕(传)《梅竹松石图》,或有重要出版著录,或参加过重要展览。这七件高花阁藏宋元书画,陈佩秋先生珍若拱璧,或题裱边,或钤藏印,或经谢稚柳先生题签、题诗堂。
其中,郭忠恕(传)《避暑宫图》是本次学术座谈会的焦点。作为古代界画的重要传世作品,《避暑宫图》不仅是两位艺术大家对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历程的重要见证,亦曾两次出版于《上海博物馆藏画》。
除郭忠恕(传)《避暑宫图》外,纪念专辑中的另几件宋元绘画作品也极为珍罕难得。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尺幅巨大,留存至今,至为难得。王冕(传)《梅竹松石图》,谢稚柳题裱边并题签条。钤有五方鉴藏印。佚名《秋林牧童图》,陈佩秋题签并题裱边,钤有十二方鉴藏印。赵孟頫(1254-1322)《竹禽图》,立轴,水墨绢本。邓文原题本幅,谢稚柳题签条,钤有五方鉴藏印。
著名记者、传记作家郑重指出,谢稚柳陈佩秋伉俪既是书画家,又是鉴定家,但是各人的侧重有所不同,这里所展示七件宋元古代绘画作品,是陈佩秋先生的收藏,但从题签和跋语中,可以看出他们二人的共同兴趣,也留下他们研究的历史痕迹。
谈及父母的鉴藏,谢定伟认为:“我们不仅要传承这些优秀的古代作品,还要传承他们在宋画研究、绘画实践上精益求精的精神。”
上海政协文史委原常务副主任祝君波提及一段拍卖历史:1993年6月20日,上海举办了新中国历史上首次艺术品拍卖会,谢稚柳先生亲自为首场拍卖首件拍品敲槌,这是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意义非凡的“第一槌”,引领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历史性转折。
谢稚柳先生曾说,“古代书画我们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要好好地体会它们。”对此,中国嘉德董事总裁胡妍妍颇为感慨,“一定要尊重这些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留下来的古代艺术作品。”中国嘉德副总裁兼中国书画部总负责人郭彤表示,文化影响力、艺术市场的推动力最后都落实在每一件作品中。
据悉,《高花阁鉴存——谢稚柳陈佩秋伉俪纪念专辑》七件宋元书画将于11月14日-17日亮相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中国嘉德2021年秋拍预展。(图/国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