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怎么建?智慧公路有多神奇?江苏“新基建”这样起飞!
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投资,到资本市场热捧,今年以来,新基建正式站上风口,成为我国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部署。

5月11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我省《关于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扩大信息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以29条举措对我省“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型信息消费扩大和升级、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进行部署。
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介绍道,“江苏版”29条政策措施内容实、力度大、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高,不仅是对冲当前疫情影响、拉动投资、提振经济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增长点的“长远之计”。

这29条措施,哪些关系你我?未来我们又将收获什么样的福利“礼包”?评新君为大家总结了三个方面:
打造新基建
今年共新建5.2万个5G基站
5G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也是新基建的核心内容,江苏开展5G网络试验建设发展起步早、行动快。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要求,今年江苏继续追加建设指标,明确将全省新建5G基站数由4万座增加到5.2万座以上。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设5G基站3.1万座,南京、无锡、苏州三个试点先行市已基本实现了主城区和重点产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其余各市也基本实现了城区连续覆盖。全省5G基站建设规模占全国总数的13%左右。预计到今年年底,5G网络将覆盖江苏省所有市(县、区)、重点中心镇及省级以上开发区。
但是,相比较4G而言,5G网络建设投资大、耗电高、基站密。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江苏将加强省市联动,共同对提前完成5G网络建设计划任务的建设主体给予补助,减轻5G网络建设投资压力;还将联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5G网络设施转供电改直供电,研究制定峰谷电价优惠政策,严厉查处转供电违法加价行为,降低5G网络用电成本;与此同时,明确提出交通枢纽、市政场所、文化场馆、楼宇小区等公共区域向5G网络设施开放要求,推动路灯、杆塔等空间资源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
多措并举,就是为了让大家获得实实在在地“福利”,享受高性价比的网络服务。根据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提供的数据,2019年,全省移动网络流量平均资费较2018年底下降了35.43%。中小企业宽带和中小企业专线的平均资费价格较2018年降低了32.88%。截止当前,江苏移动流量、宽带专线等主要业务综合平均单价逐年下降幅度均超过30%。
接下来,江苏还将组织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研发5G相关产品,制定更加亲民惠民的5G套餐,联合各设区市开展信息消费补贴活动,加快推动提速降费,进一步降低5G应用成本。
激活新消费
“智慧”江苏触手可及
网络点餐、网约车、云课堂等新消费模式已经成为大家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省信息消费规模达5600亿元,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9万亿元,信息消费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1.9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信息消费规模为1100亿,其中云服务消费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90%。
随着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发力,江苏信息消费的市场将被进一步扩大,“智慧”江苏更是触手可及。
智慧健康方面
江苏将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完善基层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乡镇卫生院-服务中心全覆盖。截止今年4月底,江苏已建有63家互联网医院并开展线上服务,互联网诊疗87222人次,网上开具处方35185张。
智慧教育方面
江苏将建好、用好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建设一批网络名师工作室。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100所省级智慧校园示范校培育认定工作,推动全省60%中小学达到省级智慧校园标准。
智慧交通方面
江苏已经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智能交通建设实施方案》,布局了S342无锡段、G524常熟段、沪宁高速、五峰山高速等一批智慧公路试点工程。
关于智慧公路,这里多说几句,它其实是公路发展的高阶形态,可以实现人、汽车、基础设施、环境等要素协同运行。智慧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它的感知能力更强、服务能力更强、安全性能更好,比如大雪天行车很容易打滑,智慧公路就具有智能消冰除雪功能,一旦检测到路面积雪,自动喷淋系统就会喷洒融雪剂,达到除雪的效果;此外,大家开车最怕堵车和事故,智慧公路会通过车路协同路侧广播诱导、高精度导航提醒等方式向大家提供道路危险状况提示、限速预警、前方拥堵提醒、车辆汇流碰撞预警、匝道分合流预警等信息,这样行车会更加安全和省心。
智慧物流方面
江苏将推进智能仓储与无人配送,打造同城车货匹配、智慧共配,运力众包等平台,鼓励第三方配送、邮政快递企业推广智能快递柜、社区O2O等智慧末端配送模式。
深耕新制造
释放数字经济作用
疫情发生以来,江苏各地各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机遇,才能释放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放大作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政策措施》共推出了“推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和“推广农业信息化融合运用”等7条“硬核”措施。
在这7条具体举措中,不少措施的激励机制清晰明确,比如在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方面,对首次入围中国互联网百强的企业给予2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认定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百千万”工程的重点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在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应用方面,组织实施30项国家、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重点项目,新培育5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50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0家“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增3.5万家核心业务上云企业,培育3000家左右星级上云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方面,新培育省级示范智能车间200家,遴选10个示范引领作用强的省级智能工厂项目。
其实,布局新基建,江苏有着深厚的基础,今年3月份发布的《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白皮书(2020年)》显示,江苏新基建竞争力指数位列全国第三。2020年,江苏围绕新基建已开启新一轮谋篇布局。今年计划实施的省级重大项目中,“新基建”相关项目达70个,年度计划总投资1815.8亿元 。
“新基建”风口下,“江苏版”29条政策措施将助力全省布局领跑,充分发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的关键作用,有效释放信息消费的基础作用,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转型步伐,不断完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环境,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新基础、注入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