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动态资讯

云林逸气·文脉永续——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暨江苏省倪云林研究会揭牌仪式在无锡锡山隆重举行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5年11月7日,由中国画学会支持,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主办的“云林逸气——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暨江苏省倪云林研究会揭牌仪式”在无锡锡山圆满启幕。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许俊,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高云,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翟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顾伟玺,以及特邀国际嘉宾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让·高立昂、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东南大学中国画研究院、江苏省倪云林研空会,无锡市相关领等参加了启动仪式。

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高云为展览题写展名,并撰写了前言。他指出“江苏中国画在历史上名家辈出,并产生了很多影响绘画历史进程的重要理论。在元代四家中倪云林的诗、书、画三绝以及绘画新图式的创生,在文人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他表示,江苏省倪云林研究会的成立,以及今天举办的全国邀请展,正是当代画家肩负历史使命,在艺术创作方面根植传统锐意创新的主动作为,是艺术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笔墨当随人”的客观体现。

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经典、推动创新、繁荣学术”为使命,深耕江苏文化沃土,搭建全国性艺术交流平台。倪云林作为江苏籍艺术巨匠,其“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艺术主张与“简淡空灵、清逸萧疏”的笔墨意境,影响中国书画数百年,成为中国画“逸品”美学的典范。为系统梳理倪云林艺术思想的核心价值,推动传统美学精神的创新性继承,创造性转化,经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创会会长高云提议并发起成立江苏省倪云林研究会,旨在通过学术研讨、品牌展览、文献出版等多元形式,构建倪云林艺术研究的学术体系,为中国画的传承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揭牌仪式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理论家、画家代表、文化界嘉宾共同见证江苏省倪云林研究会正式成立。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倪云林研究会执行会长翟优表示,研究会将以倪云林艺术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传统中国画的哲学内涵与审美特质,促进跨地域、跨学科的学术交流,让千年文脉在当代焕发生机。现场,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倪云林艺术的当代价值”“逸气美学与中国画创新”等议题展开热议,达成“守正创新、以艺弘文”的学术共识。

同期举办的全国中国画学术邀请展,堪称一次对“逸气”美学的当代诠释。是继“悲鸿精神”、“抱石风骨”之后,江苏的又一品牌性届展。本次首展集结了来自北京的杨晓阳、徐里、卢禹舜、郭怡孮、田黎明、陈孟昕、江宏伟、许俊、唐辉、石峰、刘波、李汉平等以及各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马国强、石劲松、刘朴、陈茂叶、李岗、张根虎、范硕、罗江、林天行、易洪斌、段新明、秦岭、常朝晖、韩亚明、韩学中、廖新、施江城等,江苏的参展艺术家有:喻继高、高云、韩显红、翟优、毛晓剑、毕宝祥、张广才、张兴来、陈国欢、周矩敏、赵治平、聂危谷、喻慧、顾伟玺、王平、王野翔、张卫、栾剑、桑建国、董雷、韩非等共计86件中国画精品,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多个门类。参展艺术家既深耕传统,从倪云林的笔墨语言、构图章法中汲取养分,再现“逸气”的精神内核;又立足当代,将时代生活、地域风貌融入创作,以多元视角演绎“云林逸气”的当代形态。参展作品,或简淡空灵、意境悠远,或笔墨苍劲、气韵生动,既呼应了倪云林的美学追求,又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画的创作活力与学术高度,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气息的视觉盛宴。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