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动态资讯

时代奋斗诗中现“南京元素”央视新剧《依依向北风》热播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10月19日晚,在南京拍摄完成的38集年代情感剧《依依向北风》(以下简称“《依》剧”),由央视8套黄金时段开播,迅即引起观众关注。该剧是一部描写新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史的年代创业题材电视剧。故事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结束,讲述了民营经济从萌芽阶段到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段曲折历程。

剧情以主人公俞乐山(鲁诺饰)、盛雪竹(菅纫姿饰)、乔正君(何明翰饰)等知识青年,在回城之后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大胆创新勇于进取,为社会闯出一条改革之路为主线,演绎了他们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的故事。

“南京戏”标签如影随形

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南京,拥有“博爱之都、天下文枢及世界文学之都”等标志性定位。多年以来,南京已成为大量优秀影视作品创作的外景地,《建国大业》《新白娘子传奇》《情深深雨蒙蒙》《金陵十三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人民的名义》《我不是药神》《推拿》《七月与安生》《生活最忧解》《我的后半生》等火遍全国的作品,都贴有“南京戏”的标签。

南京电影协会披露:近5年来,有110个影视剧组走过南京的街头巷尾,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荧屏银幕的辨识度与日俱增。

《依》剧同样扎营南京拍摄,与以往那些创作者的理念如出一辙。既为了完美契合故事发生的背景,也锁定了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与历史文化底蕴。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是出品方系南京广播电视集团、江苏城市联合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哇咖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不言自明。

北京哇咖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大为认为,《依》剧放在南京拍摄,是在与同行们做“正确的重复”。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没有错,南京有太多的资源让主创们把那个年代的故事讲好讲透讲得生动。

导演武洪武说:“《依》剧在南京取景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剧名寓意与地域特色都很明显。我跟南京还有一个特别大的缘分,我叫武洪武,南京很多地方都以洪武命名,如洪武路、洪武街、洪武大道……所以在南京取景显得更有意义。”

其实,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也是南京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武导没好意思引申,网友或会戏言:《依》剧只要拍得好,朱元璋看了都得起身给个“洪武认证”!

486名南城学子担任群演

《依》剧主要取景地有南京紫金山、江宁云台山、六合冶山、浦厂医院、江南水泥厂、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民国电台旧址、南京北站等。全剧的场景几乎全是实景拍摄。剧中有486名学子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担任群演,为这部“南京出品”注入蓬勃青春活力,让观众透过荧屏领略南京文化魅力与南城学子风采。

如此规模的学子集体亮相,成为“丰富校园生活、拓展实践平台”育人理念的生动缩影。在拍摄现场,同学们不仅近距离感受专业影视制作流程,更以青春视角为“南京故事”传播贡献力量。“在熟悉的南京街巷里拍戏,累但值得!”数字文创学院程亚杰同学的感慨道出大家的心声。

近年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师生创作出多部文艺作品。其中舞台剧《红色李巷1944》亮相南京电视台,《红色黎明》《暮色朝阳》走进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等南京中小学巡演,用红色故事浸润人心的同时,也为学子积累了扎实的舞台经验。此次助力《依依向北风》,正是学校持续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推动实践育人的又一重要成果,实现了从校园舞台到央视荧屏的跨越。

《依》剧女二号曲芳菲饰演者张可盈,是90后,她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2024年,她凭借《幸福到万家》《温暖的,甜蜜的》两部作品,入围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角;凭借《幸福到万家》中的“何幸运”一角,荣获最佳女配角提名奖。显示出表演方面的天赋。

《依》剧承载着对历史的回眸

《依》剧开播后,很多观众感觉该剧没有绿幕抠图,没有浮夸滤镜,镜头扫过的地方都是历史痕迹。在主创们的印象中,南京处处展现了别样的风土人情。根据剧情需要,拍摄场景还原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南京的大街小巷,尽显金陵烟火气。《依》剧作为江苏省广电局“四美”江苏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项目,在呈现地域特色方面做足了功夫。

导演武洪武坚持“电视剧要以情动人”的创作理念。他认为,《依》剧中描写的人间情感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原动力,这些情感的变化形成了故事发展的波澜。

编剧武一鹤在选景过程中尤其注重还原时代气息。他在南京江宁云台山的一个小村落取景后说:“我们到达这里以后就觉得非常惊喜,这里与我们剧里的主要场景非常吻合,这里的村民、建筑,整个生活气息和生活状态,都是这部剧里想描述的那种感觉。”

拍摄期间,演员们经历了冬天拍夏天的戏、情感纠结的戏、落水遇险戏等,大家在精品剧的框架内孜孜以求。随着《依》剧的开播,观众不难发现剧中的很多场景就隐藏在南京的繁华市区、宁静的乡村,老街区、旧厂房为故事增添了更多戏剧性,同时也展现了主创们对细节的精心打磨。

南京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是历史也是景致,被《依》剧多有巧用。熙攘的人流穿梭在树下,镜头缓缓扫过,几个年轻人七嘴八舌地争论着要不要参加高考。故事与情感在镜头中显现,承载着对历史的回眸,也为观众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金陵风貌,赋予剧作真实感。

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开播前,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主创方制作的30秒《依》剧预告片,在短视频平台火了。盛雪竹在煤油灯的光影中写下“我不甘心就这么活”,俞乐山在田埂上啃冷馒头,头却昂扬……背景音乐是童声唱的《茉莉花》。

一闪而过的画面,却引来潮水般的跟帖。弹幕里飘过最多的是“我爸我妈当年是不是也这样”“原来他们的青春这么苦又这么燃”。年轻人一边刷着视频,一边为父辈朴素的生活感叹。

《依》剧通过塑造把握时代先机的弄潮儿,歌颂那些在变革时代中的奋斗者与担当者,传递坚守初心、脚踏实地的价值导向,也展现了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拼搏的积极精神。通过个体的命运折射大时代的变迁,让观众看到父辈如何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

该剧的价值在于它真实再现了一代人在历史变革中的困惑、抉择与成长,为当代观众提供了一面反思历史、观照现实的镜子。

文艺评论家张澜涛认为,影视摄制组纷纷到南京取景拍摄,对南京经济文化发展的推动意义显而易见。导演们驻足南京,不只是对“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挚爱,更是觉得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依然能在古城街道角落寻觅到历史的痕迹。所以南京孕育了无数影视经典,可谓艺心所向。南京广电集团作为立项出品方,发挥地缘优势,从筹备期拍摄场景协调,到拍摄期间全剧组餐食住宿提供,全过程深度参与。

江苏城市联合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剧的联合出品方,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有15部作品在央视播出,作品累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12项,包括“五个一工程”“飞天奖”“金鹰奖”等。北京哇咖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承制方,多年来在制作年代情感题材剧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其此前出品的《远方的山楂树》《妈妈在等你》等剧目均在央视播出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和口碑。

所有这一切,都为《依》剧的品质提供了最有力保障,令人充满期待!(文/梁平 图/剧组提供)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