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一代人的青春 央视将开播“宁制作”《依依向北风》

新浪江苏
关注10月17日上午10:00,央视8套官宣:电视剧《依依向北风》已定档19日晚黄金时段开播。那一年,他们正年轻,擎着一盏火炬,燃烧自己的人生!
有着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近20年生活经历的人,大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斗过,或亲历知青返城、高考恢复,或难忘情感颠簸、商海沉浮等时代机遇面前抉择与成长的历程。
把这一切浓缩到一起的《依依向北风》(以下简称“《依》剧”),呼之欲出。要知道,那段历史长河中的20年,百废待兴,人们挣脱精神禁锢,对外张开怀抱,拥抱一切新鲜空气和温暖阳光。
那个年代,电脑还没普及,寻常人的故事都埋在心里。30年以后,这些故事堆积成了电脑里的剧本。

《依依向北风》剧照
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北京哇咖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江苏城市联合影视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出品方携手,把剧本转化成《依》剧,将个人命运与大时代变迁串联起来。
《依》剧由张敏、邹大为任总制片人,武洪武任总导演,武一鹤编剧,菅纫姿、鲁诺、何明翰、念真、铁政、马诗红、于莉红等优秀青年演员出演。
回溯《依》剧2023年10月19日在南京开机,全程在南京取景拍摄,到央视今年10月19日开播正好两年。这个巧合颇有天遂人愿的意味。
情感年代剧会面临挑战
《依》剧亮相央视8套,接档转换的是颇具热度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让观众从扣人心弦的谍战故事转向深沉厚重的知青叙事,其中的反差显而易见。
这就像舞台上声乐演员最怕接在相声节目后面演,气场一时半会儿切不回来。
然而,导演武洪武对此却并不担心,他认为知青故事一直拥有深厚的观众基础,无论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老年群体,还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年轻人,都对此类题材抱有期待。况且“北风”吹来,盛夏退场,会给当下的电视剧市场注入一股清新之风。

《依依向北风》剧照
《依》剧年代感直接拉满,讲述了主人公俞乐山(鲁诺饰)、盛雪竹(菅纫姿饰)、乔正君(何明翰饰)等知识青年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追寻理想、实现梦想、成就人生的动人故事。俞乐山家庭困顿但乐于助人,回城后帮助盛雪竹克服困难考进医学院成为医生;同时,他们还抚养了曲芳菲的孩子,走到了人生的开阔处,展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温情与担当。
实际上,知青题材作品在中国电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蹉跎岁月》作为中国首部知青题材电视剧开播,万人空巷。此后几十年间,《雪城》《年轮》《孽债》《血色浪漫》《北风那个吹》等作品相继涌现,怀旧情结成为扯不掉的标签。
在古装、仙侠、都市、谍战剧风头正劲的当下,久违的知青题材《依》剧重回轨道,它能够唤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依依向北风》剧照
可以想见,当剧中镜头还原那些粗糙的棉袄、生锈的铁轨和夜读的手电筒光,用考古级细节还原知青岁月中200人抢高考八个名额的残酷、油锯缝七针的硬核拍摄、从北方的风雪到南方稀罕的火车票……扑面而来的那股子年代感,把主人公历经的苦难拍出明天的希望时,观众很难无动于衷。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知青题材剧不是“挡箭牌”,更非声东击西的法器。《依》剧并没有在苦情戏里兜圈子,塑造的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反映了三代人的奋斗足迹,剧中的每个镜头似乎都在解答:时代洪流中,我们如何守住初心!
当然,对剧作者而言,《依》剧在当前的电视市场环境下呈现,也会面临种种挑战,毕竟时代的变迁太快,观众欣赏文艺作品的心理需求的变化也在加剧。
深耕年代剧的熟悉面孔
《依》剧跻身央视播出,是对该剧不再强调“伤痕”,更加注重“怀旧”以及侧重青春、奋斗、幸福的叙事风格与脉络的肯定。事实上,剧情定位的20年,是一个人们许下诺言就会一生恪守的年代。

《依依向北风》剧照
《依》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编剧武一鹤曾创作过《灿烂的季节》《妈妈在等你》《亲爱的孩子们》等多部年代剧,对这类题材驾轻就熟。导演武洪武更是凭借《依》剧和《生活最优解》再次荣获2024城市之星“最佳导演”奖,实力与流量都不容小觑。
演员方面,菅韧姿、何明翰都是年代剧的常客,创作积累丰富。前者擅长演绎具有年代感的角色,此前在类似题材中的表演非常自信。她的荧屏形象温婉大气,与知青题材的基调十分契合;后者帅真的外形和演技是剧集的可靠保障,他常在正剧和年代剧中露面,角色类型丰富,能够适应不同的剧情要求。在《依》剧中,他饰演的乔正君这个角色,人物设定与以往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令人期待。还有鲁诺,表演朴实,出演的角色皆有看点,之前他在《亲爱的孩子们》中的表现尤为出彩。

武洪武导演
武洪武导演把这些很会演戏、创作欲望强烈的青年演员聚拢在一起,攀登艺术高峰,内心是有激情和故事的。他擅长讲述小人物的奋斗史,这源自十多岁时观看吴天明的电影《人生》的潜移默化。他至今还记得大人看完《人生》后动情地高喊“人生万岁”的情景。所以,当他拿到《依》剧剧本时,彻夜难眠。并已在心里赋予作品中的人物朝气、勇气和力量。
他在做导演大纲时,就角色如何具有辨识度而花费了大量心血,并研读诸多反映那个年代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书籍,揣摩剧本中人物的命运起伏与时代背景的特定因素,为创作埋下伏笔。
的确,像《孽债》《年轮》这样的知青题材年代剧经典,至今仍被许多观众常常提及,就是它真实再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纠葛,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艺术感召力。《依》剧延续了这一传统,再次从不同角度挖掘这段历史的丰富内涵。

《依依向北风》剧照
《依》剧杀青于2024年年初,后期剪辑花了一年多时间,可谓精雕细琢。 相关专家认为,知青题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意义。《依》剧不仅是对一代人青春的致敬,也是对改革开放历程的回顾。相信《依》剧能打破年代剧“悬浮”质感,传递时代精神并引发思考和热议。
重构年代剧的峰峦叠嶂
秋色浪漫中,《依》剧登场,它能否拨动观众记忆的琴弦、能否温暖荧屏前的看客,关键还在于故事的张力、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评价体系,具有多重的边缘认同。

《依依向北风》剧照
《依》剧充分展现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的交织,既有主线剧情——双主角成长:俞乐山从困顿知青成长为商界精英,盛雪竹克服家庭阻力考入医学院,两人从互相厌恶到相知相守,经历十五年情感波折与事业沉浮;群像刻画——通过乔正君迷失欲望的警示案例,以及郭红旗、盛必捷等角色的亲情友情线,呈现多维度人性抉择;情感脉络——俞乐山与盛雪竹从知青时期的矛盾冲突,到中年重逢后突破婚姻束缚终成眷属。
除此之外,还有亲情线中盛雪竹与女儿暖暖的母女情、盛必捷父女从决裂到和解的亲情救赎,友情线中俞乐山与郭红旗的患难之交,以及知青群体在时代浪潮中的互助与分化等如影随形。

《依依向北风》剧照
据此可见,丰富真实的剧情通过贯穿始终的时代之变、家庭之变、人生之变,传递“坚守初心、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导向,让主题得以升华。
从导演专业角度讲,武洪武可谓用魔法打败魔法,重构年代剧的峰峦叠嶂。从观众欣赏视角看,他们一定会从人物的眼泪与笑容中,体会到某种世俗意义上的眷恋,看到改革开放的时代缩影。
武洪武导演是一个挺深沉的人,逢人给他照相时也不爱笑,工作时眉是眉眼是眼盯着镜头,一直严肃绷着的面孔目光如炬,好像没有停止思索的时候。

《依依向北风》剧照
他认为,《依》剧充分展示特定年代的烟火气,让观众投入情感,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是自己创作的动力和方向。如今观众信息获取渠道广泛,审美层次日益提升。若电视剧人物苍白、场景粗糙,观众就很难感同身受。
“其实任何年代的人都会愿意了解祖辈那代人的青春,知青剧并非只属于中老年人,也能吸引年轻一代关注,关键看你怎么讲故事。”武导说。

《依依向北风》开机情景
编剧武一鹤在作品阐述中说:“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个人选择多元化,从同一个知青点出发的盛雪竹、俞乐山、乔正君、王潇等人面临考学、工作、婚恋等重大人生抉择的时刻,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目标明确的盛雪竹,勇敢承担起生活事业双重重担,脚步坚实地成长为医学专家;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乔正君,高开低走,终于陨落;才华横溢、为爱痴狂的王潇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走上了情感歧途……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观众会在剧中每个人物身上找到‘我和你、你和他’的影子,感悟不同的答案。”(文/梁平 图/剧组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