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收藏荟金陵:跨越千年的收藏与艺术对话

新浪江苏
关注一石一砚刻印着历史的年轮,一纸一壶蕴藏着文明的智慧,一场四地收藏爱好者的交流大会牵动着晋陕豫苏四省收藏爱好者的“心弦”。10月11日至12日,“四省荟金陵,收藏承文脉”——第二十一届晋陕豫苏文玩艺术品交流会在南京江宁“湖东荟收藏文化艺术市集”开展。此次盛会由晋、陕、豫、苏四省收藏家协会联合推动,旨在以收藏为媒介,打造一场穿越千年艺术史的美学巡礼,构建古今对话的艺术平台,同时,该展也是“湖东荟收藏”的初次亮相。

本次交流会匠心独运地以“器物”为脉络,通过“金石、印信、古籍、砚田、紫砂”等具体而微的文化载体,并结合当代书画精品展,试图从当代的创造性视角重新解读、激活传统文化,打开传承与发扬四省收藏文化精神的新篇章。活动期间的四省收藏名家论坛上,四省代表联合发起收藏文化倡议书。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交流会不仅是四省收藏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探索,通过“古物”与“今画”的并置与呼应,四省收藏家协会同仁、广大收藏家及爱好者们共同发起倡议并遵守收藏之“德”。“今后此类交流会将在荟收藏定期举办,每周三还会开展收藏爱好者交流鉴赏活动。
五大主题勾勒中华文脉
展览精心策划了五大展示主题,梳理与呈现了四省独特的地域文化:
- 晋地风雅,砚田耕心: 山西展区聚焦于“砚台”艺术。从质感温润的澄泥砚到风骨刚劲的石砚,一方方古砚无声地诉说着三晋大地对中华书斋文化的深远贡献。
- 秦川莽莽,印信留真: 陕西展区呈现“印章”与“古籍善本”双璧生辉的景象。方寸印章,囊括天地;展卷陈书,墨香犹存,清晰勾勒出中华文明知识体系的流传与演变轨迹。
- 中原厚土,文脉渊深: 河南展区以“古代石刻艺术品拓片”为主题,将碑刻、造像的磅礴气象与丰富历史信息,通过纸墨转化,凝定为可触可感的金石画卷,展现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
- 江南韵致,壶中乾坤: 江苏展区用“紫砂”艺术尽显江南风雅。紫砂壶融汇金石、书画、诗词等多种艺术于一体,一把壶便是一个微缩的人文世界,诠释了江南文化“格物致知”的审美追求与生活哲学。
- 当代书画精品展: 汇集了国内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著名艺术家作品。他们的创作既深植于传统,可见对宋元气象、明清意趣的深刻领悟;又大胆创新,展现出极具个人风格与时代精神的锐意探索,实现了与古代器物的跨时空对话。



四省发起收藏文化倡议书
四省收藏名家论坛上,业内专家表示,此次交流会不仅是四省收藏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重要的文化探索。通过“古物”与“今画”的并置与呼应,晋、陕、豫、苏四省收藏家协会同仁、广大收藏家及爱好者们以“德”服人。从2017年第一届在洛阳到第二十一届的南京湖东荟收藏的举办,都在为将盛会的成果转化为持续发展的动力,共同开创区域收藏事业的新篇章。
- 倡议恪守收藏之本,共筑行业诚信基石。四省全体收藏家与爱好者,当以传承文脉为己任,恪守职业道德,坚守行业规范。在收藏、交流、交易等各个环节中,崇尚真、追求精、杜绝伪,共同营造一个风清气正、诚信至上的收藏环境,让每一件器物都成为可信、可传的文化载体。
- 倡议深化区域协作,共促文化经济繁荣。以收藏为纽带,建立并深化四省收藏协会间的战略协作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项目共建,推动四省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性收藏文化高地,促进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同增长。
- 倡议建立定期机制,共塑联动品牌盛会。将“四省联展”制度化、品牌化、常态化。定期轮流举办年度交流会、专题研讨会与学术论坛,深入研讨四省收藏文化的核心脉络与时代价值。我们尤其倡议,将南京“湖东荟收藏”打造为四省联展的核心基地与行业标杆,使其成为展示四省文化成果的永久窗口与合作枢纽。
- 倡议推动多元融合,共拓服务辐射疆域。积极拥抱创新与融合。鼓励收藏与文创、旅游、教育、数字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合作,开发多元化的文化产品与服务。打破地域壁垒,构建跨区域的文化服务体系,让收藏文化更广泛地融入现代生活,服务更广阔的社会公众。
- 倡议扎根社会基层,共育民间收藏沃土。收藏应回归社会,服务人民。鼓励并支持四省收藏力量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公共空间,通过举办讲座、沙龙、公益鉴定等活动,普及收藏知识,提升社区文化品位,激发民间收藏活力,让文脉传承在基层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