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移动“智慧引擎”驱动 智能无人船赋能元和街道水面保洁焕新升级

新浪江苏
关注在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活力岛水域,一艘造型流畅的智能无人船正高效巡航,精准识别并打捞水面漂浮物。这标志着苏州移动联合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通标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运营的智能水面保洁无人船项目正式落地应用。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推动辖区水面保洁迈入智能高效新阶段,更彰显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生态治理领域的强大驱动力。

苏州移动主导核心技术,铸就无人船“智慧内核”
面对传统水面保洁存在效率低、覆盖难、风险高等痛点,苏州移动积极发挥其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担当起此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技术引擎”和主导者。在项目合作中,元和街道及通标公司聚焦实际业务需求,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提供硬件研发与理念支撑,而苏州移动则肩负起整个项目最核心的“智慧大脑”——软件系统开发与通信协议构建的重任。
苏州移动技术团队深度参与,从底层可靠的通信架构搭建,到上层复杂的智能控制算法开发,全程主导技术攻坚。其研发的智能感知算法与高精度定位校正技术,成功融合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使无人船具备了“眼明脑快”的本领。通过优化通信协议,实现了厘米级定位精度,航线规划准确率显著提升30%以上,避障响应速度缩短至0.5秒以内,完美适应了城市景观水系对精细化、安全化运维的严格要求。
智能高效成果显著,“人机协同”重塑保洁模式
目前,搭载苏州移动“智慧内核”的智能无人船已在元和街道活力岛区域稳定运行。其开创的“人机协同”作业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依赖人工作业的低效局面。依托苏州移动搭建的远程智能监控平台,工作人员在岸上控制中心即可实时掌握船只状态、规划任务、远程操控,真正实现“人坐家、船行水”的智能化管理。

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单艘无人船日均保洁面积可达5000平方米,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保洁提升高达4倍。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水域清洁的覆盖广度和频次,更大幅降低了人力投入成本及水上作业的安全风险。项目的成功实践,有力验证了苏州移动技术方案的成熟度和实用性,为解决城市水域治理难题提供了高效、智能的“苏州方案”。
树立产学研协同典范,智慧治水前景广阔
元和街道相关负责人高度评价了项目的成效:“智能无人船有效破解了我们长期面临的水面保洁效率低下、覆盖范围有限、作业安全风险高等难题。项目的成功,离不开苏州移动强大的技术整合能力和应用落地能力。此次合作不仅是水域保洁智能化升级的成功案例,更是一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典范。苏州移动作为技术主导者,高效串联了高校的科研智慧与企业的市场资源,让前沿科技真正服务于生态保护和城市治理。”
该智能无人船技术方案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凭借苏州移动覆盖广泛、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以及强大的技术服务体系,该装备可快速适配城市内河、景区湖泊、湿地公园等多种高频保洁场景。项目团队计划以元和街道的成功经验为样板,首先在长三角地区推广,进而向全国复制,助力国家“河长制”生态治理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使其成为新时代“智慧治水”的标准配置。
持续深耕智慧环保,贡献数字力量
作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苏州移动始终致力于以科技创新赋能千行百业。未来,随着水域治理要求的不断提升,苏州移动将持续深化在智慧环保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更多智能化、数字化的环保装备与应用场景落地生根,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苏州,持续贡献坚实的“移动力量”和数字动能。
(苏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