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常州人的手机号 成了浦东惠南镇最火的“热线”

新浪常州
关注4月9日下午两点多钟,记者一直打到第六个电话,终于接通了王忠魁的手机。电话那头,他的声音有点沙哑、急促,透露出些许疲惫。
王忠魁,今年41岁,老家徐州,2008年来到常州定居、落户,2020年9月到上海工作,目前是上海大润发南汇店的店长。“没有疫情的话,我每周都要回常州去看孩子。”

截至4月9日,他和超市的105个员工打着地铺在店里已经守了33天了。
他使用的归属地为常州的手机号码,一度成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最火的“热线”。
01 一天连接了100多个电话
4月1日早上6点多,一份带着王忠魁电话的物资保障通告被发出来了。那份通告上面,其实应该留超市专门对接人员的电话,而不是王忠魁的私人号码,因为当时情况比较紧急,他的号码就这样放上去了。

“当天7点,我就开始接到电话,一个电话刚放下,马上另一个电话又接着打进来,一个接着一个。电话那头一开口就是报菜名,有要肉蛋奶的,有要蔬菜的,有要尿不湿的,五花八门,恨不得把超市里的货点个遍。”
“一天下来,我接了一百多个陌生人的电话:不要肉和菜只求一箱方便面的宅男,必须用香蕉治便秘的老太太,为了一条数据线几乎崩溃的女孩……”
王忠魁在商超这一行干了17年,有12年是在常州。每年抢年货、大促都经历了不少,也在疫情期间做过物资保障的工作。“因为莫名其妙成了物资热线的接线员,我看到了在封控的环境下,什么才是人们心里最紧急的事。”

其中有一些电话,更像是求助。比如,一个妈妈打来的,说家里孩子刚出生20天,她没有母乳,家里的奶粉也吃完了,想要买一些奶粉和尿不湿。现在回想起那个妈妈的声音,王忠魁鼻子都会发酸,电话里婴儿的哭声又急又尖,她扯着嗓子才把需求说清楚,挂电话前一连说了十几声谢谢。王忠魁十岁的儿子在常州,今年读三年级,“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我每周都会回家一次。我明白孩子饥饿难耐的时候母亲有多着急。”
老人的求助也很多,有一次超市给一个老太太配送香蕉,因为她不吃香蕉就会便秘。老年人的便秘非常痛苦,排便用力过大还可能引起心脑血管问题,他意识到这个需求有多紧急。

社区志愿者领取物资
虽然王忠魁日常的主要工作是管理,但是接到这种特别着急的电话,比如涉及婴幼儿、孤寡老人的,他从来不拒绝。特别急的情况下,他就自己去配货,帮他们走下单流程,然后装箱后标注好,安排人送过去。
02 打了33天地铺,最多时640人被封在超市
不知不觉,王忠魁和他的员工们,已经守在超市里33天了。最开始的时候经历过48小时的封控,最多的时候,加上导购、服务人员和商户,一共有640多人被封在大润发里。

那口为640个人烧饭的大锅
在最艰难的时候,王忠魁让大家把店里所有资源都用上了,有的同事睡在停车场里。因为商超里有各种生鲜食材,他们做烘焙和熟食的员工也都在,吃饭就自己烧。“当然是大锅饭,我们熟食区有烧饭的大锅。做一顿饭的劳动量还是很大的。”

大润发家电区内的员工地铺
为了保证员工们的安全,王忠魁在收货区放了一台喷雾机,每辆车进去都要消杀。后来经过两次核酸,没有发现阳性,店里就暂时解封了。店里解封后,王忠魁做了个动员,105名员工留下来,坚守岗位。大家就在超市里打地铺,晚上防潮垫一铺,办公室就变卧室,白天再收起来,又变回办公室。最远只能到室外的发货区或者停车场走一走。“我的生活比较简单,来的时候我只带了一些换洗衣物和生活用品。洗衣服就弄两个脸盆,再去卫生间弄点水。”

黑哥在封控社区运送物资
王忠魁店里只有两辆负责配送的车,一辆依维柯是店里自己的,后座拆掉了,空间腾出来装货;另一辆车是王忠魁朋友黑哥的。他不是超市员工,是当地一个企业的小老板,土生土长的惠南人。疫情爆发以后,主动留在这里,当一个志愿者,帮超市送货。那个深夜着急买奶粉的妈妈,就是黑哥第二天早上把奶粉送过去的。

“我们的运力只能满足最紧急的需求,至于怎么样算是紧急,除了每天要吃的油米面、肉蛋奶这些最基础的物资外,其他东西算不算紧急,就只能我自己去判断了。”王忠魁说,“比如紧急的老人需求、或者婴儿食品。还有一些社区,因为有阳性病例,志愿者也出不来,这种我们也会送。还有养老院,附近几个养老院的供应都是我们店解决的。”很多时候,热线里一些很急的需求,王忠魁都自己去配货。
03 我想让附近的人们知道,有个店一直守着他们
3月29日,王忠魁店里曾经接到通知,要求晚上8点钟把物资备好。当时惠南镇大部分社区都封控了。很多居民没有储备,那天要留出4个小时的时间,让大家出来采购,准备接下来几天的食物。

大润发工作人员正在分拣打包商品
时间很紧迫,之前没有任何征兆。王忠魁就紧急清点人员,让能收银的都上收银线,生鲜货品提前整理出来,就放在卖场的主通道上摆着,等待居民来采购。晚上8点钟开始,就来了很多居民,场面有点像买年货一样。那4个小时,特别特别忙。当天晚上所有蔬菜、水果、鱼和肉全部卖光,连第二天的货都卖完了。

“我不知道还需要在店里住多少天,也不知道还会接到多少紧急热线。我只想让附近的人们知道,有这么个店一直守着他们,有一群人会帮他们。”王忠魁说。
王忠魁,只是千百个直面上海疫情的普通常州人中的一位。
那些星夜启程的常州医护,那些驰援上海方舱建设的制造者,那些打通农产品供应通道的运输人员,那些尽心做好隔离酒店服务的保障人员,无不彰显着普通常州人善与爱。感谢默默付出的每一位普通的常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