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常州

常州新北薛家:小萝卜撬动千万产值 “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新浪常州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常州新北薛家:小萝卜撬动千万产值 “三产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再过一个月,地里的萝卜就能收上来了,到时候又能产出一批萝卜干。”10月26日,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丁家村委党总支书记夏红卫又来到了村里的萝卜地,只见100多亩地里已是碧绿一片。看着萝卜喜人的长势,夏红卫满眼欢喜:小小萝卜也能有大作为。如今,这已经成了当地撬动乡村振兴的一张产业名片!

萝卜干制作,吕丁片区由来已久

说起萝卜干,很多常州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新闸红”。然而,在薛家的吕墅和丁家片区,每年一入秋,家家户户就开始晒萝卜、腌萝卜干,由来已久。据《吕墅乡志》记载,“由于本地紧靠新闸,故有此种植传统,由于新闸属常州市郊,生产萝卜都归常州,故外地只知‘常州萝卜干’,而实际来源,大都是新闸、吕墅、奔牛、北港等一带所产。”

薛家镇丁家村委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道路,与新闸企业联动,将萝卜干这一“常”字牌产业引进落户,为乡村振兴助力。今年,“吕墅萝卜”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夏红卫告诉记者,这片萝卜地以前是农户的蔬菜大棚,但收益一直不好。后来,村委将土地流转,请来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对土地进行把脉、改善土质,并在系统规划后,启动了萝卜种植。

“刮拉崩脆”,抹不去的乡土情

与萝卜地隔道而望,今年9月刚刚建成投运的薛家吕丁萝卜文创工场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节。还未走进车间,萝卜干的鲜香味儿已经蹿进了鼻孔。“这里的萝卜干,从洗到切、初腌,再到晒、调味、成品腌制,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制作。”夏红卫说。

车间里,工人们利落切片。陈菊妹干这行已经好几年,她从筐里取出一个萝卜,三两下,就变成了一排标准的带心带皮的橘片形萝卜片。一天下来,她能切掉1000多个萝卜,足足有十大筐。

“刮拉崩脆”的萝卜干,是抹不去的乡土情。夏红卫说,手工萝卜干制作要晒3个太阳,然后压缸腌制,腌制前3天每天都要“翻身”,接着腌制15天,等萝卜干度过了亚硝酸盐含量最高的时期,就可以包装上市了。

腾笼换鸟,探索一二三产融合

再来说说吕丁萝卜文创工场。这里原本是一家“危污散乱低”企业——常州市振联铸造厂所在地,此前因为粉尘、噪音污染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群众意见反映强烈。薛家镇通过腾笼换鸟,将其中4.5亩建设用地及建(构)筑物回收,并对原有土地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吕丁萝卜文创工场项目建设。

吕丁萝卜文创工场总面积2500多平方米,集萝卜种植、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于一体。当地村委紧抓乡村振兴机遇,与钟楼区北港卜源食品加工坊联建合作,将作坊升级成常州市佰源食品有限公司,向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预计今年的销售额能达千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将扩大种植面积。此外,萝卜文创工场的二期项目正在逐步推进,建成后,将融合互动体验,打造成为吃、喝、玩、乐、学一应俱全的故事性场馆。”夏红卫说。

(照片:王锐)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