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回春术 殷殷仁者心
摘要: 曾为百岁老红军成功实施关节置换手术,这个医护天团厉害了!
做完骨关节置换手术多久能恢复行走?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关节手足外科的医护“天团”告诉你:一小时!什么年龄层次的患者可以选择骨关节置换手术?百岁老人没问题!
关节炎作为令许多人困扰的慢性疾病之一,以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最为常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关节置换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早在2015年,二院关节外科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自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DAA)。该技术具有出血少、疼痛轻、稳定性好、恢复快等优势,能最大程度地减小创伤和术后脱位率,术后即可“随心而行”。
王禹基是二院关节手足外科主任,据介绍,他们的技术和研究还在不断突破。“我们将快速康复的理念与DAA相融合,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更为详细的围手术期康复方案。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实现关节当天换当天用。”早前,有位106岁的老红军因骨折入院,动弹不能,老人痛苦不堪,王禹基团队经过深入研讨,立即制定了方案,实施了关节置换术,手术非常成功,老人如期康复,重回“年轻态”,欣喜不已。甚至,有身体基础较好的患者在术后一小时自己下地走出了手术室,堪称奇迹。
除临床工作外,团队的科研工作也从未间断,王禹基创建了二院骨科实验室,承担与临床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国家级、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年都有相关SCI论文发表。抓问题、列提纲、明思路、定目标,王禹基及其团队可谓是一群“骨痴”。“我们坚持以常规十台手术的心力做好一台手术”,团队医生赵公吟说,自己与同事不是在手术台上,就是在解剖教研室,即便是手术后吃盒饭的间隙,也要相互讨论技术改进等问题,“庆幸在成长过程中见识到这份执着与投入,这种品质将印入骨髓伴我终生。”他说。
为了更好地分享和精研技术,王禹基还建立了“DAA俱乐部”的微信群,来自海内外的420多位研究者集结于此,“高手”如云。群里的讨论总是如火如荼,意犹不尽。一次,王禹基受邀到河北执刀,想着利用中转候车的2小时闲隙,可在群里讨论解决一些问题,没成想,论题实在引人入胜,他一番引经据典,撰文发图,竟忘了候车这茬,等醒过神来,周围早已空无一人,发车时间都过去5分钟了。
关节外科“病友之家”尤其温馨而阳光,大家在线上时时分享,线下组织联谊,传递着温暖和信心。团队医生蒋世杰说,和谐的医患关系正来自于医患之间的相互信任,患者信任医生、配合治疗,医生理解患者、倾力服务。
而患者的快速康复和心理建设还离不开护理人员的悉心付出。关节外科的护理工作艰辛无比,健康教育、整理床单位、协助翻身、陪检、各项护理治疗、指导功能康复训练等等,工作千头万绪,护士们几乎都是小跑着往来于各个病房。但这群铿锵玫瑰从无怨言,即便累得头昏眼花,也只是坐下小息一会儿。她们坚信:平凡显大爱,真诚暖人心。目送着患者康复出院,她们的倦容便盛放如花。
“岁月可以带走生命,但我们的脚印必须踏实。”护士长戚美芬说。老带新、互帮互,这个集体生气勃勃,英姿飒爽。每有护士染恙,戚美芬都会带姐妹们前去探望,并主动分担她的临床工作。“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新手术,在细节上精益求精,用心服务,用爱呵护,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最佳的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延续责任与坚守。”护士长戚美芬说。
目前,常州二院关节外科已累计开展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600余台,临床治疗经验之丰富和成功在国内名列前茅。
坚毅似金,敏捷如风,金刀仁术,殷殷仁心。新时代,愿这样的“医护天团”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