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美南京·人物 | 一个95后理工男,开了家“无人书店”

南京发布
关注
汉中门大街上有这样一间无人书店,由报刊亭改造而成,24小时开放,店主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来打理一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扫码借书买书。只要花两元,就可以借阅一本书两周,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嘿小狗·小书房”。
萌生开书屋的想法
4平方米,300多本书
2021年10月,住在汉中门大街的95后小伙小薛在附近闲逛时看到一间待出租的报刊亭,租下这里开一家小书店的想法在脑子里萌生了。今年1月,这家由4平方米报刊亭改造成的无人书店开业。

一走入这间小书店,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牌子——“嘿小狗·小书房”以及借阅、购书方式。
店内的图书有两种阅读方式,盖有红色印章的书籍仅可借阅,盖有黑色印章且用铅笔标明价格的书籍,可供购买。值得一提的是,借阅费用为2元,可以看两周。借阅方式也十分简单,扫二维码即可。

报刊亭占地面积只有4方平米,这里却有300多本书籍、杂志。有《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也有《鲁滨逊漂流记》《追风筝的人》《小王子》等畅销书籍。
报刊亭外的玻璃上放着一块牌子,是本月的书目推荐《小王子》。“其实一直都是这本,从开业到现在。”提到为何选择《小王子》这本书作为第一本推荐书目,店主小薛说,故事比较纯真、简单,这本书每个年龄段的人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小王子》讲述了主人公从自己的星球出发前往地球,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冒险。作者以孩子式的眼光叙述,用浅显天真的语言描写。这本书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小的星球里,而这间小书店也像是这座城市的读书角,充满了温馨和治愈。
小薛说,能坚持本心是一件非常开心事,“自从做了这件事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不一样了,更爱思考了,这也是这家小店给我带来的意义。”

看过书名可不算看书
报刊亭书屋承载文化记忆
为什么取名为“书房”呢?小薛说,在南京这座城市里,希望来这里看书的人能把这里当成自己家的书房,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小薛从事测绘行业,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他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坐坐,他说,希望大家路过这里,都能走进来坐下来,挑一本书静静地看一看。“我想传达的是,人还是要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现在人的生活大多都太浮躁了,看书会让生活慢下来,而书店会更加包容。”

书店右手边的书架上方,贴着九个大字“看过书名可不算看书”,小薛说,这句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提到很多书名大家都听过,但是真正打开并且看完的人,其实很少。这间无人书店开业后,他看书的频率也变得更多了,周末的时间也更愿意静下心来看书、思考。

为什么会选取“报刊亭”作为书店的选址?小薛说,现在很多报刊亭都被用来卖冷饮、水果等,违背了报刊亭本身的文化属性。他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
小薛透露,下一家书店也已在计划中,选址依旧会是报刊亭,“具体的选址应该就在这附近。”下一步,小薛还想尝试不同主题的无人书店,比如人物传记类、少儿读本类……

留言本上
写满顾客留下的买书记录
通过开这个书屋,小薛遇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人,跟各种读者交流,又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感觉自己也体验到了不同群体的生活,了解到了不同群体背后的故事。”小薛说。
有一位赠书的书友让他印象深刻,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阿姨,她在旁边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做志愿者,正好路过这里,进来逛了下后便加了小薛的微信,一起探讨读书感悟。阿姨除了自己借阅,还给书店赠送了5套书。

书店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留言本,上面写满了购书、借阅人留下的心得感悟。
“好美好的地方,谢谢您让我看到这里!”
“新年快乐!谢谢老板的信任!”



今年5月,店主小薛也在留言本上写下了小店理念,“MEET NEW WORLD. 普及阅读,对话未来。分享读书之时,共享读书之乐,抚慰心灵,找寻本我。更多……需要书友一起!”这五行字的理念,由小薛和女友、好友共同完成,他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在书店最里面的书架上,能看到很多书都被套上了自封袋,小薛说,这些都是别人的赠书,套上自封袋可以更好的保存。“读完书之后一定要思考,后期我也希望可以尝试做一个书籍漂流卡片,放在自封袋里。”读者读完书之后可以把心得感悟写下来,不同的读者通过“见字如面”的方式交流,在书海里碰撞灵魂。

出书店前,在左上方的墙上能看到一个监控设备。店主小薛说,这是最近几天刚装的。最近连续好几天,自己的微信总是在凌晨四点左右,收到同一个账号的转账。装摄像头就是想认识一下这位购书者。“我想知道他(她)长什么样,也想听听他背后的故事。”

伫立在街角的小小书店
为这座“世界文学之都”
增添了一份特别的淡雅书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