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文化艺术节|《野蜂飞舞》:华西坝上的青春赞歌

新浪江苏
关注
“天路哥哥,你听到了吗?八十年啦,你和我的生命长在了一起!”当激越的钢琴曲盘旋于碧空之上,绸带般的瀑布云和着钟声飘飞翻涌,橙子奶奶久久凝望着天际,大声呼唤着。9月26日,儿童剧《野蜂飞舞》在金湖县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精彩上演,家国与生死,奉献与离别,抗战时期的华西坝往事通过橙子奶奶的暮年回忆徐徐铺开……

《野蜂飞舞》根据江苏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同名小说改编。当时间拨回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成了中华民族抗战总动员的号角。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滚滚洪流中。为了友校不致停办,学子不致辍学,华西协和大学敞开怀抱迎接友校和逃难的师生。华西坝先后汇聚燕京、金大、金女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五所高校,形成抗战“五大学时期”。
《野蜂飞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炮火席卷下的生活满是悲怆,华西坝却弦歌不辍,成为大后方的文化教育中心。一个来自南京的教授之家随金陵大学农学院流亡至此,二女儿黄橙子和异姓哥哥沈天路作为故事主人公,在华西坝的草色如茵间相知相交,建立起纯真美好的友谊,一连串诙谐趣事也由此牵开。

片刻的宁静很快被打破。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有志青年挺身而出,为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亡奉献一切。黄橙子的哥哥出征报国,姐姐北上延安,沈天路也牺牲在对日空战中,以身殉国。华西坝的故事随着他们的远去戛然而止,但一段段热血的青春早已汇入时间长河,化作永不消逝的精神丰碑。

“我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融入舞台表现张力,音乐和舞美推动剧情发展,可以帮助观众迅速进入情境。”导演钟浩沿用了原著的叙事方式,将橙子奶奶对往事的动情回望作为串联线索,在舞台上架起历史与现实的穿行轨道,让观众走进黄橙子的人生。“‘老橙子’演绎着成长和蜕变,那是对青春的缅怀,对往事的追忆,厚重的情感沉淀其间,演化成对生命的赞美与歌颂。”
《野蜂飞舞》描绘了“华西坝”历史的青春群像,钟浩认为这份来自战争年代的真挚情感能跨越80余载岁月,与彼时的青年产生强烈的共鸣。“时代不同,但独属于青年的勇敢和求知欲是永恒不变的,他们同样追求精神层次的丰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钟浩希望当代青年能以此为“对话”前提,从沈天路等人的身上看到责任与担当的力量。“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如何对待家庭、友谊包括生命,如何承担起对自己、对社会的责任,都是《野蜂飞舞》留给我们的思考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