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常州

万物生长 和谐共存——走近常州本土物候观察团队

摘要: 钢筋水泥的丛林间,快节奏高压力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忽略一些精彩的风景,但有这么一群人,关心常州区域内的蝴蝶,植物,鸟类,昆虫分布,醉心于头顶的静美星空。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小区的绿地,市内的公园,郊外的荒地,还有人迹罕至的山林间。他们就是毗陵物候志,立足常州,观察家门口四季的交替。

万物生长 和谐共存

——走近常州本土物候观察团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轮回,万象更替。古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即将到来的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的到来意味着动植物们要开始踏上下一个阶段的生命历程,如果你够细心,就能够发现一个截然不同于春夏季节的曼妙世界。可能你会说,常州就这些花花草草,并不能见到多么瑰丽稀奇的景象。但你知道么?常州可观测到的候鸟种类共有146种,可观测到的蝴蝶种类更达180种之多。

钢筋水泥的丛林间,快节奏高压力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忽略一些精彩的风景,但有这么一群人,关心常州区域内的蝴蝶,植物,鸟类,昆虫分布,醉心于头顶的静美星空。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小区的绿地,市内的公园,郊外的荒地,还有人迹罕至的山林间。他们就是毗陵物候志,立足常州,观察家门口四季的交替。

因为热爱 我们相聚在一起

毗陵物候志是微信公众号的名称,记者一开始接触到这个公众号,也算是机缘巧合吧。带着好奇,记者去采访了毗陵物候志的小编。问及创办公众号的初衷,小编笑着回答:“一开始是一位热爱观鸟的帅大叔曼巴荒原经常带着孩子去户外观鸟,渐渐的,越来越多热爱自然与户外观察的朋友加入进来,就发展成了一个300多人的大群。再之后,就希望能够提供一个分享平台,让更多喜欢的朋友能加入进来,关心本土动植物以及物候变化。

“群里聚集着一帮来自各行各业,天南海北的朋友。有的喜欢观鸟,有的热爱植物,还有的钟情昆虫,大家跨越年龄,职业,阅历相聚在这里,老人带新人,互相学习交流,探索精进。我们每个月还会定期开展科普讲座,还会有1-2次周末户外观鸟,包括本土植物昆虫的观察。还会开展类似利用防蚊植物制作天然驱蚊药水的活动,加深亲子互动与情感交流。”小编娓娓道来。

“因为热爱,所以相聚在一起。”

能用一个垃圾袋就不用两个 垃圾袋也是垃圾

每次开展户外鸟类观测活动,也是一个身体力行,培养并教育孩子的过程。遇到户外非法捕鸟,成员们会先与主人进行沟通,劝说其撤去捕鸟网,实在不行再与警察沟通,做到护鸟护林。另外,每次户外出行,大家也会格外注意清理周边的垃圾,带着孩子们清理垃圾,让他们从小参与,爱护自然环境。

其中有位叫颂颂的小朋友的话逗乐了所有人:“能用一个垃圾袋就不用两个,因为另一个垃圾袋也是垃圾。”早早做到了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在户外观察过程中,孩子的观察力较敏锐,大人的专业知识更强;孩子们的观察更集中在一点,大人们则更偏向于整体。大家互相学习进步,关系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加深了。

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会做观察日志,有些孩子还会手绘、写观察文章,发布在公众号上,公号会以孩子们的图画来制作徽章,明信片等周边纪念品,用来赞赏小作者,鼓励孩子们分享给朋友,并继续坚持下去。

城市角落中的宝藏

“晒马”是群内一项奇异的活动,这里的“马”是指马兜铃,好几种凤蝶繁殖生长的一个标志性寄主植物,有它在的地方,大概率会出现某些种类的蝴蝶,如红珠凤蝶、丝带凤蝶、麝凤蝶等。“晒马”就是各自晒出发现或者饲养的马兜铃植株。这在旁人眼里看来平淡无奇的活动,群内喜爱蝴蝶的成员们却以此为乐,若要问他开心在哪儿,那只能说乐在其中,陶然忘我,不足为外人道也。

谈及群内发现大片马兜铃的情景,小编形容那叫一个激动。尤其是在城市中发现一大片马兜铃时,所有人都会感到幸福来得太突然,发到群里能够收获一片艳羡。马兜铃生长在城市的角落,在路人眼中看到的是一片杂草,而在有心人眼里就是一个等待发现的宝藏,但城市中已经越来越难见到大片生长的马兜铃了。

频繁的人类活动正改变着野外蝴蝶种群的生存状态,城市生物的多样性正逐步被破坏掉。相关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孩子们不应该只从书本,博物馆的标本中看到这些历经大自然亿万年演变,存活至今的神奇精灵,更多美丽的蝴蝶应该出现在小区、公园、学校,回到孩子们身旁。

做常州人自己的本土物候志

其实好多人对户外观察的印象就是要去远离市区的山野,但是这并不是绝对强求的,相比于刷山之类门槛较高的观察方式,毗陵物候志更提倡难度低频次高的原点观察,随时随地,就近从身边观察起,像是附近的公园,家门口的绿地,景观绿化带,荒地等,哪怕是自家居住的小区,做个有心人,也能发现平时不被察觉的小美好。并不需要单反相机、单筒望远镜之类高级的配置,一部手机、一只几百块的双筒望远镜,就可以立时开始。谈及对未来的展望,小编笑着说道:“之所以取名叫毗陵物候志,就是希望让更多常州人关心咱们常州的本土物种,做家门口的四季观察”。

横山桥清明山上,几株不起眼的白檀积蓄着力量,等待秋冬严寒的过去,迎接生命中的开花与结果。市中心的红梅公园犹如一位安详的老者,每年冬春等待如约到来的棕腹啄木鸟。老城区的东下塘,春季到来的时候,运河水泥岸上会开满美丽的紫堇。自然的力量,孕育着盎然的生机,城市中每一条墙缝,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屋檐,都有生命恣意绽放。寒来暑往,城市中的生命共同编织着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个人都包含在大自然的呼吸脉动中,保护自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毗陵物候志来源于一群自发的民间爱好者和孩子们,他们敬畏生命,热爱自然,与万物和谐共存,享受着时光带来的细微变化。伴随着光阴四季的流转,大家也在悄然生长蜕变,积蓄力量,期待来年的破茧而出,羽化成蝶。

眼前不只有苟且,诗意也并不尽在远方。希望更多城市人爱上自然观察,看家门口的四季,从关注“毗陵物候志”开始!(图片来源:毗陵物候志)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