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常州

江苏人爱吃的河蚬 今年夏季实施史上最严格“限捕”

扬子晚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每逢炎热夏季,正是江苏人最爱吃的河蚬大量上市时。

每逢炎热夏季,正是江苏人最爱吃的河蚬大量上市时。在江苏所有大湖中,洪泽湖的河蚬既是“淮安名特产“,也是“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优质水产品”,洪泽湖河蚬堪称河蚬中的上品。不过,从今年夏季起,江苏实施最严格的河蚬“限捕”, 目前在洪泽湖的所有水产码头,省渔政执法人员、省洪泽湖渔管办的工作人员每天在码头值守,凡是出湖捕捞的渔船,到岸后,均要严格接受检查。

28日早上5点,在淮安市河蚬捕捞的最大码头——洪泽湖老子山青牛渔港,10条捕捞船开足马力,离岸往洪泽湖里驶去,来到河蚬捕捞区。船舶来到由渔业公司投资养护的河蚬立体套养区,沉下捕捞河蚬的专用器具——金属划耙进行拖带捕捞。到10点左右,捕捞船陆续回港。当船靠岸后,渔政执法人员逐一清点河蚬的袋数,并称重每袋河蚬的重量。

省洪泽湖渔管办的陈林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这些船在捕捞的前一天都要到渔业部门登记报备,拿到捕捞指标后,才能下湖捕捞。目前每天有5名渔政执法人员全程掌控当天下湖的10条捕捞船。

记者了解到,洪泽湖的水产品历来受到食客追捧。在所有湖鲜中,产自洪泽湖的河蚬、河蚌、螺蛳、银鱼等“金饽饽水产品”由于受水源环境影响大、对水质要求高,养殖难度大、经济效益高,因而一直以来,渔民对河蚬的捕捞特别重视。

尤其是2005-2013年,在高强度捕捞影响下,洪泽湖河蚬可捕量逐年减少。同时,由于河蚬被大量捕捞,造成幼蚬的存活率大幅降低。河蚬的有效捕捞时间也逐年减少,由2012年以前每年生产8个半月,到2013年只能生产2个月。“竭泽而渔”,造成洪泽湖渔民甚至到了难以捕到河蚬的尴尬境地。

为了保护河蚬资源,省洪泽湖渔管办从2013年开始对河蚬限额捕捞,同时通过科学养殖和增殖,使河蚬的存湖量提高。

渔业渔政部门在查清洪泽湖水产资源总量的前提下,结合每年的渔业资源捕捞量,通过对洪泽湖食物链构成的分析,建立模型科学评估。目前专家建议,洪泽湖留储渔业资源占可捕捞量的1/4时,就可实现资源的有效恢复。为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省洪泽湖渔管办进一步提升资源的留储量,由1/4上升至1/3,保障了渔业资源的自我恢复能力。

据了解,江苏农业和渔业部门坚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不断创新渔业资源绿色发展方式。目前规定“每天捕捞河蚬不能超过72袋,一袋河蚬不超过30公斤”是史上最严格的规定。除了限捕,还要检查渔具,确保齿间距不得小于1.2厘米;检查幼蚬比例,确保不得超过20%。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