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江苏部分地区可通过微信、App等进行多媒体报警

新华网
关注“110工作一边连着公安机关、一边连着人民群众,承担着守护平安、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能。当前,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求不断提高,公安110接处警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更大压力。要坚持整体联动,积极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探索接处警工作新模式,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在全国第33个 “110宣传日”来临之际,江苏省副省长、公安厅长刘旸对110接处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据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通报,2018年江苏72个110报警服务台电话总呼入量4080.9万余次,同比下降7.1%,通过微信、12345、114等渠道分流移车警情和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是主要原因。
为了更大限度地为公众提供平安保障,今年起,江苏警方将继续探索拓展报警渠道,在部分地区试点微信视频、手机App等多媒体报警。同时提醒公众,当下最可靠、最便捷的报警方式仍是拨打110电话。
报警电话呼入量首度下降
1月9日,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向媒体通报,2018年全省72个110报警服务台电话总呼入量4080.9万余次,同比下降7.1%。全省110报警服务台自处警情1400余万起;派发给基层所队出警处置各类警情1606.6万起,其中违法犯罪警情126.5万起,占总警情7.9%,同比下降4.7%;交通类警情477.2万起,占总警情29.7%,同比上升0.6%;纠纷类警情255.5万起,占总警情15.9%,同比上升6.1%;群众求助警情637.5万起,占总警情39.7%,同比下降7.4%。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城市移车警情日益增多的情况,江苏警方全面推广公安微警务自助移车,此外,各地警方还协调12345、114等处置移车警情。2018年全省通过微警务自助移车、12345、114等渠道开展移车服务1036.5万起,而110处置移车警情340.9万起,同比下降16.3%,报警电话呼入总量出现首度下降。
为深度挖掘警情数据内在价值,江苏省公安厅建设了全省警情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全省接处警情数据的全项实时汇聚和智能分析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了警情研判工作机制,围绕涉黑涉恶、恶劣天气、城市管理、社会热点等相关警情开展深度研判,发现重点人员线索、支撑破案打击,同时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最可靠、最便捷的还是拨打110电话
“不管是微信视频报警,还是手机App报警,都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比如手机信号、流量、电量、现场光线条件等,其成效还有待于实践检验,目前只能作为110电话报警的补充。”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负责同志指出。多年来,江苏警方已经开通了拨打110、短信、微警务等多种报警方式,今后也会根据试点进展情况,逐步完善推广视频报警、手机App报警等方式。不过,最可靠、最便捷的报警方式,还是直接拨打110电话。
这些行为不可取,将承担严重后果
“能给我送一份早餐吗?”“能陪我聊天吗?”“我就想听听你的声音”……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救命通道”的110频遭各种恶意骚扰及虚假报警,江苏警方110报警服务台每年都会接到大量类似报警。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提醒说,恶意骚扰110、谎报虚构警情,将被依法查处。2018年,全省公安机关依法打击处理骚扰110人员158名、虚报警情人员365名。
珍惜110有限资源,正确使用110
“每一起110警情接报处置的背后,都有很多警力在奔忙,需要调动大量的公共资源。”江苏省公安厅大数据指挥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110是宝贵而有限的资源,是救命通道。2018年,全省110共救助群众174.62万人次,挽救轻生人员近8000名,寻回走失人员4万余名,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2万余名。
根据公安部相关规定,110主要受理七类业务:刑事案件,治安案(事)件,危及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社会治安秩序的群体性事件,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其他需要公安机关紧急处置的与违法犯罪有关的报警,危及公共或人身、财产安全迫切需要处置的紧急求助,以及对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正在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投诉。遇有非警务的咨询、投诉、建议和一般求助类事项,可以拨打12345政府服务热线或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咨询解决。希望广大市民珍惜110的有限资源,正确使用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