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巷村隶属于千年古镇、红色重镇、文化名镇黄桥镇,由祁巷、丁庄、东小坞、周堡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北至334省道、南至分蒋线、西至新长铁路村界、东至村界,现有25个村民小组,1428户,常住人口5516人,耕地和水面面积6341亩。2018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03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85元。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20多个省级以上荣誉称号。2017年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2018年获批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祁巷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民风淳朴。这里有许多文化遗产、历史遗存和传奇传说。旅游点所在的黄桥镇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有近千年历史。据考证,农历甲申年(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扬州西山人丁试宝携弟丁维宝一同到祁巷拓荒种地并经营作坊,建家立业。村名祁巷,并无祁姓,祁,大也,大户人家也,始已建成街巷。祁巷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中国地质之父、地质学家、地理学家丁文江,中国物理学家、戏剧学家、社会活动家丁西林故里。祁巷村有许多文化遗产,历史遗存和传奇传说。历史上有座海云观,是如泰交界地区较大的道教场所。民国初年建有丁氏祠堂,曾建有张氏婆媳的孝节坊,由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授松筠匾额,颁银质奖章,特准婆媳各立孝节坊为门第荣光。村西南、西北的流水交汇处,各建有古石桥一座,且有石刻碑文存世。村中一棵500多年的银杏树,至今春华秋实,生机盎然。1559年在抵抗倭寇入侵的战斗中,有一位将军牺牲祁巷,村民冒险筹资将其棺葬,且定名“将军坟”。村内祁巷禅寺、文江科技馆、西林剧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古戏台、酒坊、豆腐坊、农耕民俗文化园、千亩杂粮景观基地等人文景观,向游客展示着祁巷特有的文化内涵。
除此之外,祁巷村还有独特的水文景观、天象景观、地文景观、生物景观。
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文化环境,祁巷村不断创新旅游要素,整合旅游资源,在乡土气息、农家特色、文化内涵上做文章、下功夫,不断增添旅游新项目、新元素、新亮点、新特色。以本土美食文化和特色农业景观为核心吸引物,对辖区内所有项目进行整合、深化、活化、系列化,以休闲、旅游、培训、度假、养生、住宿、吃饭、娱乐、购土产品为主要业态,以构建全域化旅游服务体系为支撑,把祁巷村建设成为集文化体验、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培训学习、遗产旅游、养生享老、儿童游乐、科普教育、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旅游特色鲜明的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休闲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