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南京是座青春之城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二三十岁的年纪,最美的青春,该如何不负韶华?

今晚,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在江苏南京河海大学举办。青春以一种无比强大的感染力,点亮了我们的心中之火,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丰富与可能,广阔与无垠。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南瑞年轻研发人员,“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这不只是对一家企业的期待,更像是写给南京所有青年的信。

青年人才,是城市生态的“蓬勃力量”,青年越有希望,城市越有未来。青年的样子,就是南京的样子。

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在河西中央科创区,在雨花软件谷,在江宁九龙湖企业总部园,在高淳一区三园,在老城硅巷,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汇集于此,拥抱新兴产业和技术,也为城市不断拓宽可能。三位年轻的复旦物理系博士在南京创办的费勉仪器,一套精密仪器卖到超1000万的价格;集萃药康“豪华公寓”里入住的小鼠,最贵的单只可以卖到数万元。以科技的价值去打开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是青年人改写城市发展的方式。

城市的天际线由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组成,而真正的思维高度由这些敢想敢为的青年创造。当一项项原创性、颠覆性的科研成果在南京诞生、转化,他们所创造的价值,也让我们重新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不仅是五湖四海的青年为了理想奋斗于此,无数从南京走出的青年,奔赴祖国的山河,他们的身影令人动容。

十四所、五十五所的青年,在国防事业的发展壮大中,也成就了自己最好的青春;河海大学学子在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工程中勇挑重担;南京大学毕业生,创办了一个个引领性标杆科创企业;东南大学的毕业生参与高铁、桥梁、轨交建设,让“中国速度”刻上南京印记;深耕久耘的南农学子传承着“禾下乘凉梦”,很多南航毕业生成为我国航空事业的中流砥柱;还有更多青年志愿者奔赴西部、扎根乡村,把理想写在大地上。

夜幕下的图书馆、“宁青驿站”里,无数青年在此静静地为人生“充电”,这么一方天地,凝聚着一股子默默向上的青春能量。

无数个他们的身影,不仅在为南京增加价值,更在为城市塑造一种无比珍贵的求知人格和奋斗惯性。他们在用行动深深诠释,青年该有的奋发有为,青春该用怎样的底色去定义。

54所高校、超100万名在校大学生,高技能人才达52万人,每年新就业大学生近40万人……这一项项数据,构建了南京最坚实的底气,而怎么才能为每一种奋斗的青春提供坚强支撑?南京从未停止探寻的步伐。

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住房租金补贴;大学新生可免门票游览特色旅游景区;全市千余家“宁小蜂驿站”,为30万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温暖港湾;“金陵工匠”公益培训,为在职者、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打造技能提升平台。当一条条政策托底,含“新”量、“青”和力在南京就不是一个个抽象的词汇,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动人的故事。

因为深深地理解和尊重,才会有深深的共情,才会有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的生动图景。如今的南京,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万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3万家。学在南京、创在南京、梦在南京,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共同的选择。

这些无一不是南京面向未来的底气。城市与人一样,活在一口“气”当中。让青年在此坚定信心、看到希望、看见未来,才能让青年愿意留在这里。城市理应是青年的朋友,以最大的温暖和诚意去制造“我想留下”的共情。

夜幕降临后的南京,也有另一种明亮。秦淮河畔的街头艺人、老门东的文创小铺、玄武湖的跑步圈、紫金山的夜徒步、水慢城的安逸躺……青山苍翠、碧水柔波间,都充满了自我表达的自由与浪漫。

年轻人还在这里不断重塑“生活的可能性”,咖啡馆里的编程社群、摄影工作坊、夜间读书会、脱口秀开放麦……丰富的文化场景接纳每一个不被定义的青年,既可以在“永不打烊”的书屋里安静地阅读,也可以在日均35.3场的文化演出中酣畅地释放。

有人说,青春像一场奔赴。而南京,恰好是那座值得奔赴的城。

正如这首青春三行诗《瞬间》所写:

发现情绪饱满的话语总是短句

就像此刻 我念出

南京

人文生态的南京,创新活力的南京,真实、可爱,有说不完的青春、燃不尽的热烈。既能抬头看星河,也能低头赶地铁;既能回望历史长卷,也能创造未来图景。

无数的发展历程都在诉说:拥抱青年,就是拥抱未来。南京的青年,也是南京这座城市的未来。在这里,每一个“你我”都能成为“我们”,每一个梦想都有生根的土壤。明媚的夜空下,这座城正年轻,而每一个我们也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