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践”行时丨普韵润华夏·技能筑乡情实践团开展“普韵飘香,匠心童行”推普活动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月5日至15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卓雅教育学院、基础课教学部“普韵润华夏,技能筑乡情”实践团深入无锡市芦二社区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实践活动。活动以“普通话推广+非遗文化传承”为特色,通过为期六天的沉浸式体验教学,为社区儿童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推普课堂:筑牢语言根基,培育文化自信
实践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普通话教学课程。在“认识普通话”主题课上,队员们通过对比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向孩子们阐释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我们江苏有很多方言,但只有学好普通话,才能和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交朋友。”团队成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道。


在实践环节,团队创新性地设置了“普通话小考官”“诗词接龙大赛”等互动游戏。孩子们在“啄木鸟医生”中争相当着“小医生”,敏锐地发现了诸如“堵门口”的“堵”被误写为“赌”等多起文字错误现象。同时,团队成员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普及了规范用字的意义,阐述了误用错别字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孩子们的文字识别与区分能力,还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正确用字的重视程度,为构建和谐、规范的乡村文化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非遗工坊:以食为媒,传承文化薪火
作为中西面点专业的学生,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普通话教学与传统美食制作巧妙结合。“驴打滚制作课堂”上,队员们首先用普通话讲解这道京味小吃的历史渊源:“驴打滚已有300多年历史,因为最后要滚上黄豆面,就像小毛驴在黄土地上打滚而得名。”
在实操环节,孩子们在队员指导下体验了揉面、卷馅等“驴打滚”点心制作全过程。当遇到“揉面要用力均匀”这样的专业术语时,队员们会特意放慢语速,配合动作示范。小朋友们在动手实践中,在学会制作技艺的同时,积累了不少专业词汇。


本次活动突破了传统推普活动的单一模式,开创性地构建了“1+1+N”实践体系:以普通话教学为核心,以非遗体验为特色, 延伸至社区服务、文化展演、新媒体传播等多维场景,打造了立体化、沉浸式的语言文化推广新模式。
本次“普韵飘香,匠心童行”推普筑梦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普通话教学和沉浸式的非遗美食体验,不仅帮助社区儿童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活动以创新形式将推普工作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也为后续开展语言文化推广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