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在新安,“老”开心了

新浪江苏无锡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月的清晨还有些清冷,上午9点不到,已有不少老人在新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聚集。对于中心而言,这不过是365天中寻常的一天,却因“肌肉外甲”穿戴机器人体验这一特别活动,让细碎的时光更显温暖。

活动现场,多名下肢残疾人或部分功能障碍者亲身体验了“肌肉外甲”的效果。中风15年患者陆老伯用时1分钟完成设备穿戴后,无需拐杖辅助进行了缓慢的自由行走,“明显能够感受到机器的助力,脚底接触地面时还挺轻柔”。

这款科技助残设备能够实时分析患者的步态,通过柔性驱动装置精准补足踝关节的“发力缺口”,帮助患者行走,同时能训练相关神经和肌肉,帮助有条件的患者实现“主动康复”,还可以提供步频、步幅、关节角度等多维度数据,为康复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据悉,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新安街道深耕银发经济,聚焦科技康养,不断优化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描绘“老有所养”幸福画卷。

“肌肉外甲”适用人群: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脑瘫、周围神经损伤、帕金森等所导致的下肢运动功能障碍人群。

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室,干净温馨的助老餐厅,功能齐全的康复训练室……作为“无锡市2024年度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这里不仅是老年人颐养天年的理想之地,更是他们享受生活、追求健康、交流情感的幸福港湾。

养老顾问陈泳红从事养老相关工作已经6个年头了。提起陈泳红,老人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待人接物一直是笑脸相迎,总是细心地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75岁的黄老伯这些天血压波动较大,陈泳红一边记录数值,一边叮嘱:“早晚温差大,不要急着减衣裳,春捂秋冻老话不会错的。”亲切的乡音,让中心更显人情温度。

中心二楼的康养中心里,新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安医院)常驻坐诊的医生们正认真地为居民提供老年人能力评估、中医理疗、家庭医生签约等多维度的康养服务。一楼的康复训练区,长者们根据身体需求,自行选择不同器材进行康复训练。值得一提的是,新安街道还在中心建成了全市首个“适老生活体验馆”,精准对接居民家庭适老化改造需求。

“千忆千寻”长者认知障碍预防与干预试点项目点,专业社工通过科普宣传、氛围营造,构建起认知症老年人熟悉、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共同守护认知症老人的记忆与幸福。

“以前老两口吃饭常常是将就,现在食堂顿顿热乎饭,营养又方便。”2024年5月,新安街道立足“中央厨房+社区助餐+配送入户”惠老助餐体系,在中心正式启用社区智“惠”食堂,为全龄人群提供便捷、健康、实惠的膳食服务,尤其解决老年人、特殊群体用餐难题,截至目前已服务3万余人次。

在这里,老人们更珍惜能与伙伴们一起相聚的时光。2024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开展健康讲座、“老年大学”公益课堂、便民服务等各类活动约300场,覆盖46000余人次,其中“乐龄新安”系列专项活动深受辖区内老人欢迎,通过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及安全感。

下一步,新安街道将持续拓宽为老服务深度,用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