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江苏:抢占数字经济赛道 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政府网站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强化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实现江苏“制造”向“智造”转变的关键,更是江苏制造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江苏抢抓机遇,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把数字经济“关键变量”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移动式智能特种机器人研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首家将管道机器人和平台应用于核级管道检测的智能设备商。走进位于南京雨花软件谷的企业展厅,形态各异的运维巡检机器人很是吸睛。它们由企业自主研发,能够在高辐射、高腐蚀性、易燃易爆的环境下开展作业,目前已经应用到电力新能源、公用事业、油气化工等众多领域。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解决方案BG总监刘涛告诉记者,机器人可以在没有人干预的情况下,自主适应复杂的环境。

工业机器人领域中,特种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积极抢占这一新赛道,经过近10年研发,产品实现了7大类100多种AI算法模块。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让企业的机器人脱颖而出,目前年均销售增长50%以上,一年订单在3到4亿元。今年,南京发布“AI+工业”等18个场景,乘着“数字经济”东风,企业瞄准机器人软硬件一体化,将打造从零件到硬件,再到算法和平台在内的完整解决方案。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旦复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在工业能源资源类的特种现场使用人形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做无人值守的新解决方案。在服务类的数字经济市场,为居民的能源消费和能源安全,做相应的一些技术支持。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江苏悦达棉纺的智能车间,偌大的厂房内几乎无人走动,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机器人。如今,工厂全流程采用智能化纺纱装备,实现运营智能化、装备智联化、制造数字化,让传统产业装上了“数字大脑”。

江苏悦达棉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艳告诉记者,公司的10万锭车间引进了30万支带“芯”铜管和芯片,还有专家系统,对质量的全流程进行追溯,能精准地找出问题所在,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积极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已经连续3年全国第一。当前,江苏正重点构建算力产业生态,支持南京、无锡、苏州等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重点发展包括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以及全息等技术在内的沉浸式未来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融合创新应用。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程俊杰说,江苏在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产业应用场景、技术基础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接下来,江苏要以“网联”的渗透力、链接力加速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形成先导优势,加快夯实数据、算力、人才、场景、市场等重要基础,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打造“智改数转网联”新型工业化示范标杆。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