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资讯

江苏多个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正酣 进度条再刷新

新华日报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江苏多个交通工程建设正酣,各项目部建设者奋力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完成底板首层浇筑

6月3日,经过连续70小时施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完成底板首层浇筑,北航道桥南锚碇进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阶段。

锚碇是大桥的关键性受力构件,起到锚固整座大桥的重要作用。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南锚碇基础采用外径90米、墙厚1.5米的圆形地连墙加深层地基加固水平封底复合锚碇基础结构形式。锚碇底板共分3层浇筑,厚度分别为2米、2.5米、2.5米。此次浇筑的底板首层厚度为2米,累计浇筑混凝土1.09万立方米。锚碇首层浇筑完成,初步形成了封闭式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将有效降低因汛期长江水位高涨造成的基坑突涌、底板上浮的施工风险,保障深基坑结构安全,为安全高效推进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地质基础软弱、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高等难题,项目建设团队坚持创新引领,自主研发超深地连墙沉渣高精度检测及高效清除等装置,有效确保地连墙施工质量;采用智能超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在宛如“豆腐”的泥土中插打2497根旋喷桩,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联合科研院校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温控及裂缝防治技术研究,降低开裂风险,杜绝有害裂缝的产生;搭建地连墙智能建造系统、深层地基加固数字孪生系统、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等6大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施工全周期智能分析、预警及管控。

龙潭长江大桥北引桥:桥面板架设全部完成

日前,随着最后一块变截面桥面板精准落在龙潭长江大桥北引桥第二联钢梁上,大桥北引桥1336块桥面板架设施工顺利完成。至此,北引桥主体施工全部完成。

龙潭长江大桥北引桥全长1330米,上部结构采用钢混组合梁形式,底部为槽型钢梁,顶部铺设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钢梁和桥面板之间通过剪力钉和湿接缝结合。

北引桥桥面板吊装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涉及众多地下管线,并与主缆和猫道工程交叉作业,施工难度大。为保质保量完成北引桥桥面板架设任务,项目建设团队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多次召开安全、技术讨论交流会,对施工流程、技术、安全及标准进行全面分析,层层交底。在施工过程中,配备了1台350吨履带吊、1台320吨履带吊用于桥面板架设,9台平板车用于桥面板运输。其中单块桥面板最大长度为7.85米,最大宽度为5.5米,最大重量约为31.8吨。自2023年11月首片桥面板架设成功,经过203个日夜的奋战,北引桥桥面板架设工作安全高效完成。

下阶段,龙潭长江大桥北引桥将重点进行湿接缝和防撞护栏施工,向着大桥年内建成目标冲刺。

海太长江隧道江北工作井完成封底

近日,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施工,海太长江隧道江北明挖段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始发工作井在汛期前顺利完成底板封底,标志着江北明挖段由基坑开挖转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为后续盾构机吊装下井提供了有力保障。

此次封底的工作井基坑长25米、宽53米、深31.896米,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开挖土方量达5万立方米,浇筑面积为1568平方米。

基坑地下水极为丰富,且开挖深、规模大,为确保基坑稳定、控制地表沉降,项目建设团队多次组织召开施工方案专题讨论会,并根据现场推进情况部署各阶段监测和施工重点任务。施工过程中,强化精细化管理,严把材料验收关,落实人员分区域24小时盯控作业面,通过基坑自动化检测、钢支撑伺服、智能门禁等系统及智慧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实时远程监控现场人、机、料。浇筑过程中,利用预埋传感器实时监控混凝土温度,严格遵守技术规范,通过点对点盯控振捣,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了浇筑质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