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动态资讯

聚焦备战打仗 彰显英雄血性——评刘跃清长篇军旅小说《梦回吹角连营》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每一个作家都是有文学故乡的,犹如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一样,刘跃清的文学故乡在部队,在磨砺他成长成才的“临汾旅”。《梦回吹角连营》是刘跃清离开部队多年后写的长篇军旅题材小说,这部小说书写了新时代军人聚焦备战打仗的战斗风貌,讴歌了官兵的精神标高与英雄血性,是一部新时代军旅文学的佳作。

书写自己熟悉的题材大概是每名作家共同的选择。刘跃清在“临汾旅”基层部队铆足劲干了二十年后,调到原南京军区军区政治部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二十六年的军旅生涯,一线连队的摸爬滚打,他对军队和军人使命有深入的思考,对基层连队的生活、对师旅机关的政治生态非常熟稔,部队的一草一木,战士的气息,他太熟悉。因而,他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笔下的每一个文学人物都热气腾腾的,描摹的军队场景逼真鲜活,带给读者真实而强烈的阅读享受。

《梦回吹角连营》在结构上分五个章节,包括“鲜花盛开的世界”“云中谁寄锦书来”“碧海蓝天夜夜心”“莫愁前路无知己”“永不消失的番号”,前三章讲述了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两章讲述的是一支部队的荣光以及在新军事变革下,部队与军人个体的价值实现和未来走向。

“鲜花盛开的世界”碰触到的是心理创伤课题。战争或者非军事行动对军人心理的影响,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较少呈现。近年来,军队在进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传统战斗精神教育的同时,也在进行心理训练,每个旅团配备了心理医生,建立了谈心谈话室,在完成重大任务、演习和抢险救灾后,开展心理疏导等,但就像执行重大任务后,有可能拉伤、骨折、流血一样,对官兵的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心理影响,有的甚至会造成战士恐惧、焦虑、狂躁、精神分裂。直面心理创伤这个课题,是作家直面新军事变革,关注新时代军人身体与心理成熟的情感。无疑,战士的心理问题,与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是同一个命题,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军队管理者也必将更加重视官兵的身心健康,就像重视新时代战斗力的提升一样。

“云中谁寄锦书来” 讲述的是李肇强参加抗洪抢险抢救群众牺牲的故事, “碧海蓝天夜夜心” 讲述的则是刘大勇组织训练时牺牲的故事。刘跃清本人介绍,两个故事都有人物原型。战争年代,军人不惜在枪林弹雨中流血牺牲,和平年代,军人或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牺牲,或在军事训练军事演习中牺牲等,这样的新闻报道时有发生。全军的英模人物中有雷锋、苏宁、李向群等,就是典型代表。作品中两名军人的牺牲或者没英模人物那么有名,但他们的牺牲同样伟大,同样永垂不朽。军人的牺牲,既是党和军队的损失,也是一个家庭的巨大悲痛。李肇强“穿白大褂战友”张巧云看完信,“掩面而泣,小号女式军装下瘦削的双肩剧烈地颤抖着”,显然,他充盈在她心里,从未有过的丰满。他们之间的朦胧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却有匆匆结束了,烟消云散了。李小琳是新时代的都市女性,刘大勇驻守海岛,他们常年分居两地,在刘大勇牺牲前,他们婚姻已经到了破碎的边缘,面对突如其来的牺牲,“她把脸埋在他的衣服里,深吸那股气息,浪声风声机械轰鸣省淹没了她的诉说:‘我来或者不来,你都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在哪里?’”

“莫愁前路无知己”和“永不消失的番号”两章,写的是军队的日常和军队体制编制的改革对军人的影响。新兵入营、老兵复退、新排长下连,老同志转业;学兵选送、入党考学、士官选改、评功评奖、男兵女兵……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无外乎这些事情。书写司空见惯的军营日常,最需要生活积累,也需要写作功底,刘跃清说写这两章几乎调动了他全部的军营生活储备。将镜头对准当下军营,书写新军事变革环境下军人状态,是军旅作家的使命与光荣。刘跃清笔下的部队“建设当样板,打赢当先锋”,笔下的干部战士立足部队建功立业,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值得关注的是,他也触及到了部队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宋助理”等,在从严治军的今天,部队狠刹了这种歪风邪气,整肃了军队作风。

《梦回吹角连营》的叙述有故事情节的推动,也有众多细节的推动,刘跃清是非常擅长细节描写的新生代军旅作家,大量的细节将人物描写得栩栩如生,将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刻画得精当到位,让每个人物的站立都非常稳当,整部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

和作品中描述的一样,如今的刘跃清已经离开了军营,然而他依旧热爱军营,正如书名“梦回吹角连营”那样,我们每一位曾傲然挺立在军旗下,在一二一的号令声中穿行,在光荣与梦想中奉献的战士都值得书写与铭记。

作者简介:周继松,湖南省新化县人,200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解放军文艺》《西北军事文学》《湖南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五十余万字,出版长篇非虚构作品1部,作品曾获第十一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文学类一等奖、《解放军文艺》杂志年度优秀作品奖、娄底市文艺奖等,系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三期作家班学员、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学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娄底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