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动态资讯

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研讨会在宁举行

新浪江苏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2022年11月25日,由江苏省作协、淮安市委宣传部、淮安区委区政府在南京联合举办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研讨会。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以及近20位省内外报告文学专家出席研讨。省作协一级巡视员、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王朔主持了研讨会。

1935年10月10日,淮安新安小学的14名学生,在校长汪达之先生的带领下,组成“新安旅行团”,走上了抗日救亡、民族图存的革命道路。历经17年,走遍全国22个省市,行程5万余里。1946年,毛泽东主席亲笔给新旅团员回信,勉励新旅团员: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2021年5月30日,新安旅行团的母校——新安小学的孩子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新安旅行团的丰功伟绩,并对新时代少年儿童提出殷切希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新安旅行团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经过中国作协会员、淮安市淮安区作协主席于兆文8个月夜以继日的苦心寻访创作,这部被业界称为集史诗性、文学性、时代性于一体,全景式还原新旅17年光辉历程的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由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被列为2022年江苏省重大题材文艺创作重点跟踪项目。《中国作家》纪实版2022年第6期重磅推出这部报告文学节选。

据悉,近年来作家于兆文以古城淮安作地域背景,为城市立传、为英雄塑像、为时代铸魂,创作了“淮安英雄史诗三部曲”——《天路淮军》《大胡庄•1941》《新安旅行团》,先后膺获吴承恩长篇小说奖、江苏报告文学奖金奖、淮安文化奖、袁鹰文学奖等奖项。其清丽流畅、大气磅礴、开阖有度的史诗性叙事风格,在文坛引起广泛好评。《新安旅行团》也是“英雄史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研讨会上,淮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祁素娟代表淮安区委区政府致辞。她指出,《新安旅行团》的出版,是淮安区文学史上的一件喜事,也是全区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她的出版恰逢其时,是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新旅优良传统,以实际行动庆祝二十大、奋进新征程、礼赞新时代的生动教材。

受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李森委托,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仁梅到会祝贺。《新安旅行团》作者、淮安区作协主席于兆文,江苏大学出版社总监汪再非会上分别介绍了寻访创作、主题出版情况。

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在讲话中高度评价《新安旅行团》的创作水准。他认为,该书在人物形象塑造、主题思想挖掘、整体构思上下了硬功夫,花了大力气,是一部融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报告文学。江苏是一块文化厚土,他希望全省作家积极投身新时代重大题材文学创作,为广大读者奉献出更多的精品力作。

全国著名诗人、《诗刊》编委、江苏省作协原副主席、淮安市文联名誉主席赵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第一时间向研讨会发来贺诗:/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的民族欠缺史诗。/于兆文建筑史诗。/小追求,小情趣,小荣誉,于兆文拒绝小。/大志气,大规模,大品质,于兆文追求大。/写崇高就是《天路淮军》,/写勇敢就是《大胡庄•1941》,/写热爱就是《新安旅行团》:/三部长篇巨著组成三部曲式交响诗。/只以梁柱建筑殿堂,不用柴荆搭建屋宇。/不是庞大,不是巨大,不是宏大,/史诗灵魂是伟大。/伟大发现伟大,伟大珍惜伟大,伟大亲近伟大。/文学是事业。事业的极致是伟大,文学勇于伟大。/作应该作、值得作、必须作的,而且作到极致:这就是于兆文。/向交响诗扛鼎之作——《新安旅行团》致敬!/向美学创造的制高点:“热爱”致敬!

会上先后视频播放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江苏省作协原副主席、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导、资深教授丁帆,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原会长何建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得主、《人民文学》副主编徐则臣,给予于兆文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的推荐语。

丁帆认为该书“用精彩的文学语言和技法抒写这部壮丽的纪实性史诗。新安旅行团五万里长征,中华少年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经受了肉体和精神的磨练,谱写出的是另一首鲜为人知的‘长征组歌’交响诗。教育家陶行知、汪达之的伟大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同样,作品的出版,作者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江淮大地上了。”

何建明指出:“在革命历史的长河里,少年英雄的战斗史从来都放射着特殊光芒。《新安旅行团》的独特性和作者深入、细腻与生动的书写,让一段淹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少年英雄曲’,具有历史与现实的回照和共鸣,相信读者会非常喜欢。”

“这是立足辽阔的时空坐标和风雨如磐的时代背景书写的一段厚重的历史传奇。作者精心运笔,朴实叙事,文与史经纬互证,堪为一部壮阔又独特的少年儿童题材的革命史诗。”徐则臣如此评价该书。

《新安旅行团》首发刊物——《中国作家》杂志社纪实版主任佟鑫、《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先后通过视频连线方式,高度评价《新安旅行团》选题意旨的敏锐眼力、文本抒写的不凡笔力、谋篇布局的深厚功力,复活了一段意义非凡的历史,呈现出的新旅群体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力量,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随后,来自省作协、省报告文学学会、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省内部分高校的丁晓原、庞瑞垠、王晖、张茂龙、秦林芳、张宗刚、傅宁军、周韫、王振羽、汪修荣、汪政等文艺评论家和作家先后发言,围绕《新安旅行团》的题材选择、主题立意、构思布局、文本叙事、推广价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评价说,《新安旅行团》书写了一部内容丰富、流脉清晰的新旅全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一组形象鲜明、感动人心的新旅人物群雕,在历史中站立了起来;激扬了一种浩然奋进、极具时代价值的“新旅精神”,是本年度江苏和全国报告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庞瑞垠认为,《新安旅行团》大气厚重,立意高远,布局精巧,行文从容舒展,张弛有度,其建构和品格具有史诗的追求,展示了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横断面,为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佳作。

江苏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指出,《新安旅行团》的写法技巧和视角思路值得充分肯定,作品的非虚构气质浓郁,大量深入的田野调查,为作品的文献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给予江苏报告文学在“本土故事、全国影响”方面以重要示范和启示。

江苏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张茂龙认为,于兆文的《新安旅行团》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忠于史实基础上,宏观叙述,细节描募开合有度,收放自如,读起来行云流水、意蕴隽永。在同类题材创作作家中,于兆文的《新安旅行团》下功夫最多,采访最扎实,搜集和查阅的一手资料最翔实,自然也最厚重、最具有研究价值。

南京晓庄学院副院长、二级教授秦林芳说,《新安旅行团》具有非常丰富的思想意蕴和容量,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贯穿始终,彰显的教育价值十分明显。同时,该书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作品具有大视野、大格局,既注重宏大背景的描绘,还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特别是对汪达之的描写,写出了他的信念、担当、坚守、奉献,字里行间,情感描写十分丰沛感人。

江苏省报告报告文学副会长、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张宗刚评价说,作家于兆文从大处着眼,细处落笔,追根溯源,严格考证,在时间的经纬上,在精神的时空里,将新旅17年辉煌历程和精神品质完美地焊接到一起,铸造出一个完整性、系统性、全景式的奋斗史诗。《新安旅行团》作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精品力作,作为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生动教材,为江苏报告文学的创作开掘了新主题、树立了新标杆,值得向全国推介,力求在更大平台上展示中国气象、江苏气派、淮安气质。

江苏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傅宁军指出,《新安旅行团》是家国情怀的追忆史,是教育理念的启迪史,是乡土意识的升华史。于兆文热爱这块土地,深耕这片土地,他笔下的题材,带着鲜明的乡土色彩,而又不局限于这块土地。新安旅行团的故事,有本土意义,更有全国意义。于兆文的追踪之旅,也是乡贤所为,历史的回眸,今天的书写,是乡土大书中永远的一笔。

江苏省作协创研室副主任、《江苏作家网》主编周韫说,《新安旅行团》从文本和整个框架上来看,它是质文互映的。这是一本大历史、大时空、大视野、人物众多的报告文学作品,足见作家构思创作时的大局意识以及对于史料、素材、人物、语言,包括情节、细节、矛盾冲突、总体布局等各个方面的掌控能力;作家用文学的语言讲述了一段壮阔的历史,一段鲜活的历史,一段足以激励后人并光耀千古的历史,所以它也是一曲动人的爱国弦歌。

江苏凤凰出版集团副总编王振羽说,就同类题材,于兆文的《新安旅行团》是一部很见功力且契合主题的长篇非虚构力作。就新旅而言,是目前所看到的最为集中全面的回顾与梳理,不是畸轻畸重,不是掐头去尾,不是新闻特写,不是撷取片段,是整体性的和盘托出,是一览无余的江山万里,只此“青绿”。作品借助于一支特别的队伍展示抗战的风云变幻,展示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展示当时中国各个区域的巨大差异,让人重温这一特定时间与空间中的人与事,体会到胜利的艰辛不易,抗战的艰苦卓绝,当时中国少年的为国奔走、摇旗呐喊,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评价,这是一部有情感、有温度的报告文学作品,史料、资料翔实,田野调查扎实深入,与其他同类书相比,无出其右。作者没有局限、拘泥新旅的历史,把新旅作为一个孤立的现象来写,而是用一种开放的、宏阔的视野,把新安旅行团的活动放到整个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和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的时代洪流中,甚至放到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来书写。同时,党对新旅的领导在书中表现得特别详尽,可以说这部报告文学第一次全面生动展示了新旅贯穿始终的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这也是其他同类书不具备的鲜明特色。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主席汪政指出,这本书是对纪实对象新安旅行团的高度尊重,更是对新安旅行团题材的基础性写作,是其他同类题材文艺创作所绕不过去的存在;作者的挚爱和真情,弥散在字里行间,同时也融入了作家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发现,这是一部有“心”、有“灵魂”的作品中,堪称一部可以流传下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