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江苏 本地

苏州新晋网红打卡地来了!一座博物馆居然如此特立独行?

江苏微旅游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说起苏州,不少网友首先想到的,是粉墙黛瓦的小街小巷,是韵味十足的小桥流水人家……

说起苏州的博物馆,脑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或许便是这独具东方园林特色的苏州博物馆……

或是,中国风十足的苏绣艺术博物馆……

然而你知道吗?在苏州,还有一间线条硬朗、造型炫酷、颇具性冷淡风的另类博物馆哦~

这是哪里呢?这就是位于苏州相城区元和街道的——御窑金砖博物馆!

“御窑金砖”是什么?

说起御窑金砖博物馆,不少朋友或许还比较陌生。其实一直以来,在苏州相城,人们总爱把御窑金砖以“相城第一绝”的美誉,介绍给海内外宾朋。第一绝,实至名归。

御窑,顾名思义,就是指皇宫专用的砖窑。据史料记载,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兴建北京故宫时,发现苏州相城御窑村特有的澄泥,土质上乘、细腻坚硬,非常适合制成上等地砖。因此,便将御窑村烧的砖指定为皇家建筑专用,并赐“御窑”二字。

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的雅称。古籍《金砖墁地》有这样的解释:“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

明清两朝,从相城窑里烧出的砖,一直为紫禁城而定制。加上苏州靠近大运河,可以从水路直达北京通州,金砖的运输也相当方便。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地面均为御窑所产方砖铺墁,这些大方砖上尚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如今,海内外留下的金砖,基本都出自苏州相城。鼎盛时期的相城,拥有窑78座,6000多家村民几乎家家烧金砖。而随着战乱、历史变迁,古窑仅剩下两座。

不过,曾经繁华无限的金砖技艺,却并没有因此没落。在金砖发源地——相城的黄金地段,这座公益性的御窑博物馆,如同历史的见证者,安然矗立。

馆内陈列着一千多块各个年代有铭文的金砖,见证了明、清王朝和中国数百年历史的兴盛衰弱。馆内的生产用房内,还展示着御窑金砖的制作过程,游客还可参与体验制作的乐趣。

兼具“砖窑感”和“宫殿感”的博物馆

当你慢慢接近御窑金砖博物馆,会在不远处的山坡上,看到两根高高矗立的烟囱,它,便是整座博物馆的核心灵魂——双孔连体御窑。

这座古砖窑从晚清时期开始投入使用,但始建年代要更早一些,因为在砖窑的拱形门中,尚保留历年维修的痕迹。时至今日,窑火未断,是国内少有的“活态文物”。

走进博物馆的大门,漫步于悠长的青砖廊桥上,眼前的水塘碧波盈盈,芦草交相掩映,还原了曾经的古窑村质朴天然的村野氛围。漫步园中,整窑、半窑、残窑等多种状态的窑,再现了当时金砖生产场景盛况。

而博物馆主体建筑,则是对砖窑和宫殿的提炼,整座建筑体量雄浑、出檐平远,以现代手法演绎传统意蕴。这是一座兼具“砖窑感”和“宫殿感”的当代建筑,展现出“御窑”的精神内涵。

博物馆建筑群使用当代广泛应用的各种砖料构筑,层层递进,烘托出金砖。而在主馆顶端,阳光直射而下,颇有一种殿堂般的神圣感。

而连接上下展厅的无障碍坡道,深色扁平的扶手压条,呈现出瓦屋面的效果。

主馆分为三层,每层一个主题篇章,它们分别是:开物、成器、致用。

一楼讲述了制砖的过程,从取土到成砖的详细过程。二楼陈列了陆慕古镇及一些传统习惯等,模型陈列了古镇的样貌。三楼是几个皇室殿的模型,还有一些仿品。

总之,整个展馆从苏州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到王朝最高殿堂基石,带领游客层层深入,把御窑金砖的不同历程逐渐体验一番,不知不觉,仿佛坠入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中。

ins风拍照圣地

除了丰富的馆藏和视觉体验,御窑金砖博物馆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硬朗简洁的建筑线条,成为了不少小仙女的约拍圣地。

拍照点一:主馆门厅

这是一个需要“排队拍照”的地方,主馆门厅的背景,是联系上下展厅的无障碍坡道,深色扁平的扶手压条呈现出瓦屋面的效果,像极了江南山水画面,秀美而简约。

拍照点二:砖窑空间 

展厅里的砖窑,也是不少游客必须拍照留念的地方。正午时分,一束天光从顶面的漏窗投下,人居其中,红砖环绕,随手一拍,都是一组大片哦!

拍照点三:馆内窗户前

御窑金砖博物馆内的窗户,也是取景的好地方。简洁的建筑线条,搭配光线的投入,特别适合拍摄人物剪影。

苏小游的tips 

景区地址: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西路95号

营业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

景区门票:免费

公共交通:乘816路、5路、805路、825路、88路至陆慕桥西站下。

本文为江苏微旅游原创整合内容,视频制作:@汤昕诚Key,图片来源:@城里城外CITY、@-三岁就很帅、@小summerxx、@天浩之云、@Lynette8023、@艳菲、@吴疆、@Mr_Gao_鸿鹄、@Root_芽宝。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江苏微旅游”或联系小编电话:025-84600921-8155,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责任编辑:李云云)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